Sunday, November 11, 2012

中國問題 - 堅持民主,我們寸步不讓

這是一篇由以色列民權鬥士 Natan Sharansky 所寫的有趣的文章,值得台灣人,特別是在思索台灣的未來與面對「中國問題」之時深切的省思。

Sharansky  反對 1993 年在奧斯陸簽訂,以色列自加薩走廊撤軍的協定。似乎屬於以色列的「主戰派」。因此被當時被媒體撻伐,稱做是一位「偽善的」人權鬥士。他所操持的理由如下:

The Palestinian society that will emerge . . . will inevitably be based on fear and on unlimited totalitarian authority. Totalitarian regimes cannot maintain stability without an enemy. Once they finish off their internal rivals, they inevitably look for outside enemies. If we really want to give the rosy picture of peace a chance, we must try to ensure the building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in the fledgling Palestinian society, no matter how tempting a solution without them may be.

無可避免的[奧斯陸協定撤軍之後]產生的巴勒斯坦社會,將會建立在恐怖與集權統治之下。一個集權的政權必須靠對立來維繫,他們必須靠敵人強化自己。一旦消弭的內步的鬥爭,建立的「領導中心」之後,他們就需要外部的敵人來鞏固他們的權位。假如我們寄望和平,我們必須確定發展中的巴勒斯坦社會能夠擁有一個民主化的政府,不要區就表面上相當有誘惑力的溫和方案。

當時以色列與西方國家的主流政治勢力,跟台灣目前的檯面上短視近利的政治人物一樣,為了「和平」願意與魔鬼 - 阿拉法特 - 共舞。

2005 年,他為抗議以色列單方面的自加薩走廊撤軍,辭去以色列內閣的職務,辭呈中再度強調他的立場:

... “the key to building a stable and lasting peace with our Palestinian neighbors lies in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their efforts to build a democratic society,” and that therefore “any concessions in the peace process must be linked to democratic reforms within Palestinian society.” ...

與我們的巴勒斯坦近鄰建立穩定與持久和平的關鍵在於支持他們建立民主政府的努力,因此和談過成中的任何讓步必須搭配巴勒斯坦社會的民主改革。

雖然 Sharansky 是當時被譏為「偽善的」 烏鴉。然而今天卻沒有一位以色列的政治人物不認為當時的撤軍行動,助長了困擾以色列人民的巴勒斯坦恐怖主義 - 哈瑪斯。

他對於巴勒斯坦問題的態度簡單明瞭,除了消滅以色列人的權力之外,巴勒斯坦人應該擁有所有與世界上其他人一樣的權力。和平不能仰賴政府高層私相授受的協議,它需要透過民主機制來建立。

相較於生存在強敵環伺的險惡環境 ,每天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台灣人應該是幸運的。但是若寄望和平,我們處理「中國問題」,除了堅持民主之外,沒有其他選項。我們與「中國」 - 不管是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 - 的協定,堅持台灣的自由民主,我們寸步不讓。

Thursday, November 8, 2012

政治真的可以歸於政治嗎??

一則有關職棒的新聞:

韓國三星看上興農牛 登門詢價

朋友下了一個評語:

四隊都一起賣吧!這些年來職棒環境越搞越差,還不如整個大換血。

個人深表認同,用以下的話做了回覆:

對了,復活﹝resurrection﹞才會有救。順帶請問了一下兩天前紐約時報在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時,徵求讀者以一個字說明個人的感覺。當天看到諸多不同的字眼,包括 Indifference﹝漠視﹞、Hope﹝希望﹞、Sacred ﹝神聖﹞... ,

“註:我請教朋友想到那個字。我當時想到的是 Life﹝生命﹞這個字,還特別標訂有別於 Living﹝生計﹞。”


我之所以扯了這麼一大堆,其實因為台灣職棒簽賭,使球員為了個人的利益打假球,毀了職棒在台灣的發展。我相信職棒要有新的生機,必須重新來過。這個在基督教的用語是「復活﹝resurrection﹞」,這與佛家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是一般世俗所說的「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的概念類似。而生命一詞乃是期勉若台灣職棒再生,可以擺脫「生計」束縛,創造生命。

針對我的回覆,朋友說:

很多事情與宗教、政治都無關,有時候還是應該暫時把那些事情放一邊。

這個說法引導了我一個思考問題:就是什麼是「政治」?什麼是「宗教」?我們真的可以把政治與宗教放一邊嗎??

我認為要明確的切割是有困難的。

政治與宗教的產生,乃是為了解決群居社會的眾人相處之道的一些律法與道德規範,這跟人的生命是環環相扣的。有心人士為了利益,刻意加以區隔,乃造就了層出不窮的爭議。這些人錯誤的引用以下福音書的紀載:

耶穌說:「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 神的物當歸給 神。」

他們認為耶穌說了「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延伸的使用包括「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甚至到了「每件事情都要扯上政治或宗教就太過頭了」。因為無「法」無「天」,乃至於事情的解決總是半調子。我們必須了解耶穌基督這段話真正的意思,它說明凱撒所當得的是眾叛親離,死於非命,只有神才是公義的。

這個三星意圖指染興農牛新聞的相關討論,難免也扯到「韓國人,台灣為什麼不能」的民族情懷。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的聯想,也是一個應該嚴肅面對的問題。只希望幾年後台灣不要繼續淪落到「緬甸能,台灣為什麼不能」的窘態。

做為一個公民,我們不是投票機器。做為一位稱職的公民,必須深入的在文化與生活的各個層面,用心的思考與落實必要的規範,讓所有的事物更和諧,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讓我們加入政治與宗教全方位的解決生命的問題吧!!

Wednesday, November 7, 2012

選爛之外,公民可有其他選項嗎??

美國大選揭曉,歐巴馬獲選連任。美國人滿意這樣的結果嗎??

相信跟台灣一樣,多數美國人只是在兩個爛蘋果之中,挑出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罷了。台灣民主化幾十年,對於這種民主社會的悲哀,應該可以感同身受。民主,難道除了選一個滲尿的來取代原有的滲屎的之外,人民沒有其他選項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使用投票箱,就像在買樂透,一番兩瞪眼。真正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的則是公民的政治參與,特別是深入到文化與生活的各個層面。

為了提升政治的品質,有人建議不要選爛蘋果。因為當我們在兩個爛蘋果之中,挑一個比較不爛的時候,卻也傳遞的一個「爛可以被容忍」的錯誤訊息。這乃是永遠存在有爛蘋果的最主要原因。這種「姑息」的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鼓勵的政治人物游走於灰色地帶。舉一個新近明顯的例子就是民進黨連番敗選短了志氣,放棄了創黨的精神,竟然跟著中國國民黨呼應起一中來了。面對民眾的執疑,來個相應不理,完全沒有政治擔當。以為台灣人沒有其他選項,屆時只有含淚投票而已。

面對這樣的困境,民主選舉似乎反而讓台灣人斷送了自主性。這樣的選舉有什麼意義呢??

以上的說法並非說投票不具備意義。事實上它的意義深重,但是投票的意義並不在於左右選舉的結果,而是在於個人如何讓自己的一張選票改變自己的生活。拒絕投票並不是將頭埋在沙裡眼不見為清靜的鴕鳥心態,而是隨時隨地更積極的參與各類的社會議題,例如非核家園、公投法補正、司法改革、教育體制與學校教材、國土規劃 ... 等。身為一個公民,我們可以投書、可以請願、可以聲援改革,也可以參與示威遊行活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專長,深入的研究各項議題,著書立說,透過各種媒體,滿足人民知的權利,以提高整體的公民意識。在精神上與物質上支持理念契合的團體,推動與落實我們對生活的期許。幾番努力,假如我們指定的代理人真的無法勝任,我們也可以行使補正人權﹝remedial rights﹞,尋求脫離。

選舉完畢,絕不是苦等四年,讓僥倖得逞的政治人物為所慾為。不要讓我們的公民權力睡著了,「將權力隨身攜帶,片刻不可離身」。藉由各項議題的推動,清楚的表達人民的聲音,引導政治人物,使他們不敢心存僥倖,游走在灰色地帶。以便提早在選舉到臨之前,將不適任的爛蘋果篩選掉。你會發現,你的公民的權力遠遠高過一張選票。

Friday, November 2, 2012

「重新」學習歷史

在兩年多前的一篇筆記中,我引用了尼采的一段話,今天重新檢視,當時似乎有些錯誤的理解,重新翻譯整理如下:

quote

What does a philosopher demand of himself first and last? To overcome his time in himself, to become “timeless.” With what must he therefore engage in the hardest combat? With whatever marks him as a child of his time. Well, then I am, no less than Wagner, a child of this time; that is, a decadent. But I comprehended this, I resisted it. The philosopher in me resisted.

一個哲學家應該要怎樣要求自己?
克服內心的時間觀點,就是很多人所謂的現況,或稱“自我”。成為一個穿梭時空的人,打破律法與社會的價值觀,也就是擺脫“自我”的羈絆,達到“無我”的境界。

他要憑藉什麼來進行這一項艱鉅的對抗呢?
使用任何可以使自己保有童稚之心的特徵。
如此,我跟華格納一樣,是一個時代的小人物,也就是一個頹廢的人。

我了解這一點,抗拒這一點,我內在的哲學家正抗拒著。

unquote

過去我對這段文字有相當的誤解,當時認為我們內心中的哲學家可以引領我們。今天重新的審視,認為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使用哲學的方法而不是哲學家的引領。也就是我們要不斷的歸零,破除所有律法或世俗的罣礙所形塑的“自我”,進行蘇格拉底式的探詢,打破原有的哲學家成為一個新的哲學家。

我在該筆記的末了下了一個結論:

要先先顛覆自己的歷史吧!!

這個結論應該略事修改如下:

面向未來,應該打破時間﹝過去經驗﹞所留下的錯誤印象,學習歷史中歷久彌新的智慧。

歷史不是枷鎖,它的價值在於亙古彌新 ( timeless) 的智慧。過去不好的﹝產生問題的﹞,不論叫「中國」,甚至是叫「台灣」我們通通不要取法。我們要重新開始,探詢一個新的「#007F7F」正神的國度,一個公平、公義的新國度。

Monday, October 29, 2012

淺談「最大個人」

書臉上一位臉友 po 了這麼一句話。

quote

掌握自己就跟掌握自己手中的劍一樣;更高的境界是無劍,至高的境界是無我。

unquote

大哉言,問題是應該怎麼達到「無我」的境界呢??

個人利用早操的時間 QT 了一下,感覺方法也許沒有想像中的艱深。所謂的「無我」,當然能就是超越有形的「自我」,更不要說是那個手持著劍企圖捍衛「自我」的「小我」。那應該如何的超越有形的「自我」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伸出我們的雙手真心的幫助身邊需要的人。

我長期主張的 「最大個人」,其實就是超越「自我」往「無我」的方向的一項修練,它正是改變台灣的最大動力。


禮拜天,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我們看到一些生活陷入困境,飽受不平的勞工向主政者跪求。很多人覺得很突兀,個人在當下甚至覺得相當不以為然。

感謝臉友 Dr. Jehn-Shan Yeh 引領以下的禱告:

求主撫慰必須雙膝著地的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有了今天,也求主安慰每個需要安慰的人,讓他們能得到每日生活所需,也能認識主,得到主賜給的Talent﹝才情﹞。阿們

禱告中讓我思索下跪者這個看似「荒腔走板」的畫面所傳遞的訊息。我們看到這些人「勇敢的」表達了自己的希望。雖然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可以想辦法用我們的才情去協助身邊的一、兩個人,成就他們的希望。只要踏出這麼一小步,我們就正紮實的邁向「無我」的「最大個人」的境界,我們就可以改變這個不公不義的世界。

回過來看那些只會說大話自稱為很偉大的人,他們所傳遞其實是一個小憋三的形象。


記得不久前,因為政績不佳,幾位政務官被立委要求捐出年終獎金的情景。除了青輔會的陳以真爽快答應之外,龍應台笑一笑,顧左右而言他。自以為是閃亮巨星的尹啟銘根本像是一隻夾著尾巴的小狗,不知如何應對。再想一想,「他馬的」出門,層層戒護,何等的膽小??面對無力跪求的勞工,卻需要使用層層的鐵絲網把自己關起來。假如他真的是一個親民、愛民的總統,走入群眾人民自然形成保護牆,又何需膽怯??

這些靠鐵絲網保護的大人物其實遠遠比不上下跪的勞工。

相關連結:

Sunday, October 21, 2012

不公平是不快樂的泉源

本文說明只是改進目前常用的經濟指數無法增進人民的福祉,這也說明所謂的「拼經濟」為什麼會讓人民無感的原因。追根究底,理由就是存在有類似公教人員優退的不平等社會制度

研究顯示單一國家之中,貧窮的人確實較富人不快樂。然而不同的國家的快樂指數,並非取決於絕對的收入,而是在相對的收入。當收入的落差過大,不同的收入水平的人,會產生敵對的情結,這正是不快樂的根源。也就是說,一個國家人民的快樂指數與人民的福祉有關,它不決定於收入的平均值﹝mean﹞,而是收入的中值﹝median﹞。舉 10 個人為例,一個老闆的收入為 15 萬,而其他 9 人均為勞工收入只有 1 萬元,收入均值 2.5 萬,遠低於中值 8 萬,經濟成長在這種社會中無法提升人民整體的福祉,造成人民不快樂與社會的不安。

生活的滿足除了更安全與更健康之外,也在於更多的休閒,更多的時間與家人或朋友相處,得到更多同伴的尊敬,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形態。

不平等造成不必要的競爭,它產生了不安全感,讓我們總是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造成追求物質的躁鬱症。在一個追求功名利祿的社會,孩子有似動力馬達的父親與像母老虎般嚴格的母親,害怕輸在起跑點之上,他們辛苦投入工作,花了大把銀子“栽培”下一代,卻也葬送了他們的童年。

作者引用 19 世紀哲學家 John Stuart Mill 話做為結論


在一個具備人性的社會,沒有貧困的人,沒有人貪求財富,也沒有理由害怕他人為了讓自己向前,而死命的把他人往後推 …

台灣人,「拼經濟」若要增進全民的福祉,就先要破除不公不義的制度。

Monday, October 15, 2012

認識科學迷思,揭穿詐騙集團的謊言

這篇文章提供一些所謂的「專家」假科學知名行詐騙之實的做法,在「他馬的」當政這四年多,很多人因為誤信所謂的「科學」,就這樣被騙了。

讓我們小心揭穿詐騙集團的謊言。
迷思一:存在“唯一的”科學方法。
事實:有多少科學家,就有多少不同的科學方法。

迷思二:科學是經實驗證明的。
事實:科學需要某種的研究方法,實驗只是方法之一。實驗可能造假

迷思三:所有問題都可以使用科學加以解決
事實:科學雖然可以提供問題討論的資料,單獨使用科學無法解決人類的問題。例如經濟數字,非但無助於解決經濟問題,甚至無法確定問題之所在。

迷思四:科學資料均經“證明無誤的”
事實:科學理論的特徵是不斷的翻新,也就是科學都是可錯的﹝fallible﹞。

迷思五:科學理論是絕對的,它不會改變。
事實:科學研究的優勢正是能不斷的更新既有的理論。

迷思六:科學的研究是專家的專利。
事實:科學的研究是團隊的,並經過長期的累積。沒有 ... ﹝無數的先賢與無名的工作者﹞,就沒有愛因斯坦。

迷思七:科學實事求是,科學不同於藝術。
事實:科學需要創意以發掘問題、設計研究方法、解釋觀察所得的資料、提供既有資料的新詮釋。 達文西不只是個著名的藝術家,他更是卓越的解剖學家、天文學家、天文學家、植物學家、土木工程師、數學家、化學家、地理學家、機械工程師、物理學家、動物學家 .....

Tuesday, October 2, 2012

台灣可以比緬甸更好

人總是企圖由成功的案例中學習,卻往往忘了向歷史取材。過去經常可以聽到「日本能,台灣為什麼不能?」或是「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這樣的呼聲。「他馬的」當政四年多,目前台灣人的質疑變成「菲律賓能,台灣為什麼不能?」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預料將在 2015 年成為緬甸總統,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要問「緬甸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今天紐約時報有一篇評論,標題為「緬甸的神奇組合﹝The Burmese Odd Couple﹞側寫了當今緬甸的兩位政治人物 - 翁山蘇姬與軍政府的總統吳登基。作者將兩人比喻為當南非曼德拉遇到蘇聯戈巴契夫的奇妙組合。我仔細的看一下內文發現這樣的奇妙組合在不久之前曾經也在台灣發生過。那時由李登輝扮演目前緬甸吳登基的角色,陳水扁總統跟翁山蘇姬有幾分神似。他們的組合成就了台灣 2000 年政權的和平轉移。

文中提到南非曼德拉並不是因為被監禁 27 年而解救了南非,而是能在遭受不平的待遇中看透平反之後和解的必要。他在結束長久的牢獄生活之後,為了國家,能夠放下個人的仇恨,與把他送進監牢的迫害者討論如何的分享權力。為此,曼德拉還觸怒了昔日的戰友。

作者認為翁山蘇姬運用個人影響力的能力日益成熟,卻能夠不讓舊日的保守勢力感到驚恐。雖然議會只有局部的改選,她依然帶領所屬的政黨投入選舉。當然選舉的過程也是疑雲重重,而翁山蘇姬卻依然對以吳登基為代表的軍政府表示肯定。翁山蘇姬保證執政之後不會有戰犯的審判,也不會沒收財產。而當被詢及什麼是緬甸復興的潛在危機,翁山蘇姬說:讓她最感到憂心的反而是她「同黨的激進份子」。

確實,許多自詡理性的本土派對於陳水扁總統相當的不滿,道貌岸然的他們對於阿扁目前不平的遭遇不聞不問,不能仗義要求「他馬的」以釋放陳水扁總統以尋求族群的和解,也許會導致失去「台灣可以比緬甸更好」的契機。

讓我們加一把勁,大聲要求中國國民黨,向緬甸軍政府看齊,終止對陳水扁總統的政治迫害。

台灣能不能比緬甸更好,就看台灣人的表現了。

Sunday, September 30, 2012

政治不是眾人之事

政治是攸關個人利益的事。

一般人的錯誤的認知,以為「政治乃是眾人之事」,意謂它與個人無關。認為社會現況七嘴八舌難有效率,為能改變無可避免的需要有行動者。但是卻忘了自己就是一個手腳健全的行動者,通常接受政黨或社運團體所提出一些意識形態的用語,也就是一些語焉不詳的概念,受了文字詐術的誤導胡亂的選邊站。這些受委託的行動者,不過是與我們一樣擁有雙手雙腳的人,忽然變成「使命必達」的天神,不計任何代價對抗委託者 - 「眾人」 - 的意願,以「全體」的利益為名,任意的調整規則,以成就統治的意圖。

這種錯誤認知下的政治就由少數人,宰制多數人的命運。統治階級為了落實統治的意圖,必須教化人民犧牲個人的利益,以換取團體最大的利益。殊不知這裡所謂的團體其實是統治集團與豢養他們的資本家這個團體,人民則永遠是被宰制的輸家。

要扭轉這個不利的地位,人民就要改變「政治乃眾人之事」這個錯誤的認知,了解其實「政治是攸關個人利益的事」。人民為了不想當被宰制的死老百姓就是要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力,將權力隨身攜帶,片刻也不可離身,唯有如此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即使是床地之事,本質上也是一種權力的鬥爭,它跟議會或是革命的騷亂一樣的政治。若一昧的採取家長制也許換得表面暫時的和諧,然而因為多元受到壓抑,非但造成人際的衝突,也喪失的多元的想像力。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配偶要組織一個健全的家庭,首先要彼此尊重,評估所有成員的能力與興趣,在對等的條件下,透過溝通建立生命共同體的認知,齊心「合一」創造最大的利益。推廣這種生命共同體的家庭組織觀念,可以成就一個有效率的社群,甚至可以擴大到國家的層面。

所以我們說:政治是攸關個人利益的事。每個國民為了個人,為了營造一個生命共同體,每個成員都要做一個有愛心、有能力、盡責的公民。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以真、善、美的「合一」對抗民主的殺手 - 團結

民主政治講究人民的參與,最粗版本就是數人頭來表徵民主。在成熟度不足的民主社會裡,所謂「票票等值」的選舉成為民主的核心。為了「勝」選,經常聽到的就是「團結」的呼籲。甚至病態的訴諸人民放棄裡想,「含恨、含淚、含血」的投票。這樣的民主運作,獲勝的總是極少數的政治菁英,人民,無論你的政治光譜為何,永遠是輸家,只不過是會吐口水的死老百姓

以上一段文字,呈現了民主的諸多謬思:


  • 人民只能透過選舉參與民主嗎?
  • 選舉真的票票等值嗎?

但是最荒謬的卻是因為選舉所衍生出「團結」的概念。

什麼是團結??在勝選考量的思維之下,必須匯集最大民氣。團結,就是爭取多數的人放棄理想,採取一鼻孔出氣,讓這個社會只有一種聲音,沒有其他的雜音。 

假如一個社會只有一種聲音,怎麼會有民主的參與呢?團結,因此是反民主的,它是民主的殺手。團結根本就是另類的專制,一種媒體的專制。民主社會應該是鼓勵多種聲音,讓大家透過集體的訴說﹝collective discourse﹞,一起發揮想像力,創造最大的可能性。也唯有如此,才可以達到「票票等值」與「全民參與」的民主。此在民主社會裡,我們應該唾棄團結

人們也許會質疑七嘴八舌之下怎麼談民主,這樣的國家麼會有效率? 答案是若沒有七嘴八舌那算民主。我們可以一個「合一」的概念來促進民主的效率,那就是對於真﹝truth﹞、善﹝goodness﹞、美﹝beauty﹞」的人生合一的追求 

真、善、美猶如三個相依為命的姐妹,缺一不可。當它們被人強制拆散時,就會以一種奇怪的報復心理,將其他兩個姊妹一起給毀了。


  • truth 被單獨分離出來,它只是一項被用以對付對手的武器。
  • goodness 被單獨分離出來,成為膚淺的道德主義,不問真理只是談非說是,這就是那厭惡意識形態的爭辯。 
  • beauty 被單獨分離出來,成為後現代主義華而不實的藝術,它的創作完全受精進主義﹝資本主義與其所豢養的政治菁英﹞所駕馭,訴諸矛盾與政治議題,只是以特效吸引觀眾。 

目前台灣社會的意識形態之爭,就是 goodness 被人與它的兩個姊妹拆散所產生的後遺症。使用所謂「歷史的道統」、「大是大非」、「只問黑白,不問藍綠」的障眼法來述說一種卓越性goodness。藉此呼籲團結,以排除異己。這正是台灣民主停滯不前缺乏效率的癥結所在。 

要解決台灣的民主亂象擺脫令人厭煩的意識形態爭議,絕不是使用「團結」進行消音,反而應該提倡真、善、美的「合一」對抗「團結」。要學習藉由開放性的討論探詢真理,包容多元的論述來豐富生活的美學。讓「真、善、美」三個姊妹可以快樂重聚,如此一來,我們不只是效率提高了,擺脫了意識形態,我們的視野也更寬廣了。 

註:三姊妹的論述參考: Hans Urs von Balthasar, The Glory of the Lord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2

認識死老百姓

要知道什麼是死老百姓,先要了解什麼是政治?

有些人認為政治是關於「牛」群,與個人無關。倒楣都是別人的事,特別是那些自找麻煩的笨蛋。只要明哲保身,火總是不會燒到高級的自己。

也有人認為政治是群體間的鬥爭,靠的是打群架,拼氣勢。爭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為贏者全拿,聰明的人要選邊站,跟著「牛」一起走。 

政治講究行動。要帶動「牛」群需要有願景的行動者,或稱領導者;這些人看穿了「牛」到了北京還是「牛」,對「牛」彈琴沒有意義,轉變成為目的不擇手段的獨裁者。這樣的信念下政治沒有常軌,領導者沒有不能有效改變的事,沒有法令與社會現實是恆定而無法變動的。

多數人選擇當「牛」,這樣的環境之下的產物就是死老百姓。

死老百姓總是覺得事不關己,對於公眾事務漠不關心,在政治人物意識形態的操弄之下,委身當「牛」,胡亂選邊站,只希望可以遠離麻煩,圖個耳根清淨。讓政治人物總是得以彈性的「依法行政」,違背人民的意願,任意跟改法令,遂行他們的意願。

死老百姓雖然是一隻「猛虎」卻自願當「牛」,遇到「猴群」總是覺得自己勢單力孤,除了觀望與等待,唉聲嘆氣之外一點皮條也沒有??

死老百姓無論自己覺得有多能幹,只能坐在戲台下,看著三流的演員在台上荒腔走板的演出,在台下自己吐口水罷了。

我選擇「脫離」死老百姓,不要當「牛」,開始天路歷程。

Friday, September 7, 2012

建國之路 (一) – 民主藍圖

喧騰一時的阿拉伯之春已經過了一個寒暑,敘利亞的強權還在做最後的困獸之鬥,人民獲得初步的勝利。雖然埃及辦了大選,慕斯林兄弟會贏得選舉,人民還在奮鬥中。

大西洋雜誌﹝Atlanticist) 有一篇以「民主就是紀律與自制力 (Democracy is Discipline and Self-restraint) 為題,提供的諍言。我們建國在即也可以從其中得到啟發,因此加以翻譯整理。

多數人忍受委屈與羞辱,不敢建國,乃是因為怕死。作者於是以莎士比亞凱撒大帝的一段話開始它的本文: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 the valiant never taste of death but once,/ of all the wonders that I yet have heard,/ it seems to me most strange that men should fear,/ seeing that death, a necessary end./ will come when it will come.”
懦夫死前多次死/勇士免嚐死滋味/多種困惑裏/人似該怕死/知悉死必無可免/該來之時就將來
說明建國的必要,無需無謂的恐懼,需要的只是堅持。


接著作者揭櫫九大自由:

  1. 思想、言論的自由
  2. 藝術創作的自由 
  3. 科學研究的自由 
  4. 宗教的自由 
  5. 免受壓迫的自由 
  6. 免受無端受監禁的自由 
  7. 免受受警察監控與酷刑的自由 
  8. 向政府表達意見與批評政府的自由 
  9. 女性的平權與自由
可見「自由」乃是民主國家的基石,它不是死板的制度,需要有好的教育系統來教導人民講理、科學與包容。為實踐自由,落實民主,作者特別諄諄的呼籲阿拉伯世界的菁英與知識份子,要收起仇恨,倡導寬容,即使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個人認為這對人民有非常重要的啟發,建國時我們要捍衛所有人的自由,我們要發揮最大的耐心與愛心。建國是全民的努力,不是靠律法或英明的領導人達成的。

接著作者談論民主的政府組織,他說:

  1. 受歡迎的政府必須了解,不是政府要做什麼,或是要求人民做什麼。要點是不要叫人民做政府不想做的事,例如:要人民共體時艱,自己卻做夢想家。 
  2. 受歡迎的政府,拒絕將自己的不能承受的負擔加諸在他人身上。例如:流亡政府的包袱。 
  3. 自由不是任意做為對待社會中的不同族群,例如特定族群領 18 趴,其他族群乾瞪眼。

真正的民主的政府必須「舉劍對抗」任何企圖任意剝削利用「個人」的團體。

民主講究的是紀律與自制力。它雖然採取多數主導,多數卻不會侵犯失去政權者與他追隨者的權利。民主講究法治。所謂法治是執行人民選出代表所訂的法,然而當這些代表踰越憲法所規定的權分,或是法律被曲解,能有一個獨立的司法機關來指正違憲的行為。法治社會執法要確實,不可以有多重的標準。

有關於資源的分配,民主要有透明的資本主義。裙帶關係的資本家造成貪婪的五鬼搬運,與貪腐的財閥,利益專屬於政治正確的人。民主是經濟與政治的公平競爭。

總結的說,民主不是只有選舉﹝多數主導) ,而是要公平的對待所有不同宗教或種族背景族群:民主是一個讓每一個人民感覺被完全的包容,而且受到同等的尊重;民主是一個紀律與自制力的制度,但是它在文化上卻尋求妥協,創造最大的空間。

相關連結:

不要讓「拼經濟」成為民主的殺手

馬政府一天到晚大小聲,好像「拼經濟」他最行,為了「拼經濟」要台灣人乖乖的「吞」下去。台灣的經濟卻跟所謂藍軍縣市長的滿意度一樣,在亞洲 12 國吊車尾。馬式「拼經濟」根本拼掉了台灣的國本,應該快快請他下台了。

GDP 在亞洲吊車尾也就算了,你感覺你的工作更安全了嗎?你覺得你受到應有的尊重了嗎?你覺得你的生活更和諧更快樂了嗎?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馬式「拼經濟」根本就是民主的殺手。


現有經濟學的理論,多數為了解決 1930 年代大蕭條所發展出來的,是一個非常膚淺的科學,它甚至無法區別需要與需求。經濟的成長被當做終極目標來追求,沒有跟所謂的「好生活」做有效的關聯,屬於一個非人的科學。

實際上,「拼經濟」的成效不能使用成長率或 GDP 這些簡單的量尺來量度,一個有價值的經濟「好生活」至少需要考慮的七個要項:(1).健康、(2).安全、(3).尊嚴、(4).人格、(5).與自然的和諧、(6).友誼與(7).休閒。今日的台灣,富者坐擁豪宅,一般的勞工階級整年不吃不喝的收入還買不到一間廁所。此外,夾在中間的,還有成千上萬被房貸與卡債壓得喘不過氣的人。這樣的慘狀不是簡單的 GDP 所能展現的,所以說台灣的經濟現況遠遠比 GDP 吊車尾更苦不堪言。

馬式「拼經濟」的口號除了摧殘台灣的民主之外,這種短視近利的經濟政策根本無法應付跨世紀挑戰,它們包括地球暖化、資源的耗竭與人口﹝老化與成長﹞的問題。台灣人子孫的生存權也受到了剝奪。

台灣,不管你使用那一個名稱,必須正視這個滅種的危機。


Monday, September 3, 2012

走出文化戰爭 (Cultural War) 的泥淖

今天學到的一個新英文名詞 - Culture War (文化戰爭),這是兩個相互排斥文化價值的對抗,在美國泛指的是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抗爭。是個無解的爭辯。
台灣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無法叫中國人做台灣人的道理,其實就跟台灣人不願意做中國人的理由一樣的簡單,這是根深蒂固的 cultural warfare。即使在美國自上個世紀 30 年代開始,在宗教問題、教育問題、族群問題、... 吵了近一百年也從未止息過,今年美國大選共和黨與民主黨的紅、藍對抗更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境界。
這種 cultural warfare 的產生多數是因為議題過度簡化,使人無法對於相關的問題做有深度與廣度的討論,人民胡亂選邊戰,彼此叫罵卻忽略的大家原是休戚以共的生命共同體。
這樣的事並非是台灣的專利,上個世紀 60 年代的美國,人們也為什麼叫做「美國人」吵得不可開交呢。
所以台灣這麼多年吵來吵去的其實不是「政治問題」,而是「文化問題」。 我們就以「旺中」案為例,抗爭的原因乃是人民對以下可能不良結果的憂慮:
  • 媒體的壟斷
  • 人民知的權力可能被剝奪
  • 台灣多元的文化被壓抑
  • NCC 獨立機關怠忽職守
  • 媒體生態與新聞品質的問題
  • 人民對旺中資本結構的疑慮
千萬、千萬,我們不要讓這個事件被簡化成

>>
「你很大,我不怕」 對抗 「反民粹,大無罪」 的文化戰爭 <<
讓我們清楚的將諸多的疑慮提出來,一方面進行監督,一方面尋求改進,這樣問題才有解決的機會。
避免 Cultural War ,專注於特定的議題,讓「它馬的」無法打烏賊戰,這是我們對抗這個爛政府的不二法門。
加油了。

讓我們卯足全力「保台」吧!!

所謂的台派﹝或稱本土派﹞其實有相當多樣的光譜,不一而是。例如個人非但不見容於部分的「英們」,「反英們」也怪我為小英講話。尤有甚者,在 Facebook 上有一個稱為「台灣人、什麼是台灣人,誰可以當台灣人」的社群還自棄於我這個正港的台灣人呢。各路人馬,即使各有主張,卻似乎聚焦於所謂的「棄馬保台」。但是仔細思考,個人認為「棄馬保台」這個說法根本是本末倒置的,也讓我們模糊了問題的焦點。

其實「保台」,才是我們真正的訴求,「棄馬」只是「保台」的必然結果。反過來說,光是「棄馬」卻無法確定可以「保台」。「棄馬」根本是一個附屬議題,卻被優先處理,不只模糊焦點,也將問題轉化成為藍、綠對抗。事實上,「保台」是純粹的保護家園,無論藍、綠,絕對不會有人願意將自己的家園平白的拱手讓人。因此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強烈建議卯足全力「保台」,無須刻意強調「棄馬」,雖然那是必然結果。

不管它馬的如何的目無法紀、無能,現行的制度下,在 2016 之前它馬的是必倒的。只要台灣的主體性越高,它馬的氣勢越弱,就會越早倒台。為了叫它早點打包滾蛋,台灣人實在應該多花點時間討論一下「保台」的重要性。我們要認真探討台灣面臨什麼樣的危機呢?我們應該如何破解這些危機以達到「保台」的目的呢??不要花太多時間理會滿意度只有 18 % 的廢料,「保台」成功,它馬的自然會被廢棄的。 

如何「保台」?? 

這個涉及多方的主題,目前都被「棄馬」這個假議題給模糊掉了,為了「保台」,我們應該致力於以下的幾個重要議題:

  1. 國際上,我們要增加「台灣」的能見度。 
  2. 教育上,我們要與國際接軌,藉由多元的比較研究提升國民獨立思考與理性分析的能力。 
  3. 司法上,我們可以陳水扁總統的案件,探討目前司法的問題,尋找革新的空間。 
  4. 經濟上,我們要走出舊思維,除了消費的物質訴求之外,我們由人文的觀點思考永續經營的可能性。
    ...
即知即行,讓我們發揮「民粹」熱切的討論,卯足全力的致力於「保台」吧!!

Monday, August 27, 2012

永續動員 (sustainable mobilization) - 凱道出走

面對財大氣粗,掌握公權力優勢的邪惡政權,讓我們走出凱達格蘭大道嘉年華式的抗爭活動,落實「永續動員 (sustainable mobilization)」。

走過戒嚴時代,參加過每年國慶日彩排的世代必須告訴我們的子弟,擺脫「紅衫軍」那種「職業性的嘉年華式」抗爭。要知道,沒有一個正常人,尤其是為五斗米折腰的小市民,可以兩、三個月不用工作,專職進行抗爭。更遑論有多家電視台放棄國際要聞報導,對單一事件進行 24 小時的聯播。雖然紅衫軍可以進入金氏紀錄年鑑,台灣人若依然試圖爭取凱道為舞台,至少陷入以下的幾項迷思之中:

  1. 沒有十萬人不要上街頭
  2. 沒有凱道的路權不要抗爭
  3. 因為不擁有媒體,只有糾結十萬人,上凱道,才可以吸引中、外媒體的注意
  4. 人民的記憶無限,不會有類似劉兆玄所說的:「忍耐個兩、三天就過去」的記憶障礙。
  5. 人民的集會遊行要政府核准
    ...

如此一來,人民表達對社會不滿的聲音,就被限制在固定的地點,難以擴散。媒體配合公權力,刻意的極小化抗爭的規模,以打擊人民的信心。有心人士刻意汙名化這股不滿的民氣,利用媒體將抗議人民形塑為一群「暴民」,將社會不安的氣氛嫁禍給善良的老百姓。定點抗爭受到時間的限制,多數人民因為家庭與工作的需求必須回復日常生活,例如日前華隆女工的訴球沒有得到回應,不得已之下離開凱道之後,不但淪為笑柄,很快的也被大眾所遺忘。人民因訴求面對頑固的政治機器投訴無門,無助之餘往往轉而怪罪到抗爭活動的組織者活動不力,讓為政者得以離間抗爭者,坐收漁翁之利。

綜合上述,我們歸納出凱道嘉年華式抗爭如下的一些缺點:

  1. 受到固定地點的圈養,訊息難以傳播
  2. 時間的限制,效果難以持續
  3. 執政者力用人類記憶的缺陷,讓時間稀釋衝擊
  4. 讓人民清楚看到大規模的抗爭難以收效,打擊人民信心
  5. 為政者利用人民的挫折感達到分化的目的

人民面對無恥的邪惡政權,應該了解抗爭活動的特質乃是以小博大,它的效率在於持續力與普遍性。我們可以參考上世紀 60 年代,墨西哥的農工面對大型農產集團事業的剝削,三、五成群,分享自己在工作的所受的不平。以實際生活的經驗為主,彼此串聯,透過不同群組間的聚會,形成持續性的網絡,定期的更新實際狀況,讓大家了解資本家為化解抗爭使用的各式手法。結合慈善機構與宗教團體,相互聲援與扶持,讓抗爭的力量擺脫時、空的限制,維持永續的熱度,讓資本家不得不低頭,徹底的改變勞資的結構。

綜合上述,我歸納出一個九個字的諍言:

       「三人成黨,天天組新黨」

讓我們每個人每天將生活上所受或所見的不平,告訴兩個新朋友,彼此分享,詢求因應的對策。每日將生活的心得與新面臨的問題,與兩位新朋友分享,藉由個人的社交網絡將這些問題散播。天天的做,日日的行,藉由同理心與敵愾心的凝聚,就可以達成「永續動員」的效果,持續的加壓,對抗人類記憶的缺陷,相信再頑強的石頭,也無法視民意為無物,終必要點頭。

為了建立一個新的、公平的、公義的社會。台灣人要走出凱道,以「三人成黨、天天組新黨」的方式,「永續動員」遭受不平對待人,爭取自己的權益,持續的為撥亂反正進行努力。只要有充足的持續力,不假時日必然可以促成重大的改革,化解這個社會的不公不義。

相關連結:

Friday, August 24, 2012

不如改以丟銅板決定總統的人選 - 與蘇格拉底的對話

這篇取自於紐約時報的文章,作者以柏拉圖式的對話,探討選舉的種種問題,看了之後覺得心有戚戚焉,利用颱風周末,花點時間翻譯一下內文,希望可以協助台灣人思考未來台灣的民主應該如何的發展。

11 月份,美國將舉辦總統大選。即使在成熟的民主國家,人們對於冗長,交戰雙方高度對立,彼此叫罵抹黑。候選人除了亂開支票提不出任何具有信服力的解決方案感到無奈。選舉的激情過後,更是要面對期望落空,那種被得手政客詐騙的感覺。作者認為以其浪費龐大的社會資源進行選舉,免除選舉過程中產生難以弭平的撕裂,還不如以丟銅板的方式決定總統人選至少可以圖個耳根清靜。

以下為翻譯全文,若有不達意之處希望大家在討論中給予批評指教:

quote

作者說他常夢想與蘇格拉底討論哲學問題,但總是難以激發大師的興趣。猜想蘇格拉底可能是看破的每一件事,或是認為問題無解沒有討論的價值。今天他做了一個出乎意料夢,蘇格拉底竟然關心起今年 11 月舉行的美國大,以下是作者與蘇格拉底夢中的對話:

蘇格拉底 (以下簡稱 S): 我反對舉辦總統大選。

作者 (以下簡稱 A): 這點我可以理解。先不要說選舉那高昂的花費,它將是一個冗長,且煩悶的過程。但是為了民主我們別無選擇。

S: 這點我無法同意。根本不應該舉辦選舉,以丟銅板決定人選效果反而更好。

A: 難道你看不出歐巴馬與羅尼間的差異?

S: 當然,我認為歐巴馬具有睿智、勇氣、自制力與正義感,屬於一種我所常說的哲學家領導人。但是美國人民無法區分這些特質。此次這將會是一次割喉式的選舉,選舉的結果受 10 月份失業率報告、油價、以色列與伊朗的爭端、誰有錢砸廣告,還有你、我難以想像的其他非理智因素的影響。

A: 既然你喜歡讓歐巴馬,不就應該能訴諸美國大眾,而不是讓丟銅板的機運決定總統。

S:  我認為讓美國人民決定的結果不會優於丟銅板的方法。多數的民眾對於民生議題與候選人的心事所知有限,因此他們無法作出值得信賴的決定。我們舉經濟議題為例,克魯曼引用經濟學原理支持歐巴馬,卻有很多知名的經濟學家持反對意見。連經濟學家都難以有共識,如何可以期待一般的選民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A: 就算選民專業不足,至少他們可以分辨出候選人的人格特質與能力。

S: 縱觀人類歷史未曾見過成功的案例。試問過去 50 年中,透過「比爛」選出「較好」的人選的機率可曾高過 50% 嗎?

A: 你也許是對的,但是若因成功的機率低而放棄選舉豈不是一個瘋狂的舉止??人們至少可以分辨出一個無能、貪腐與暴虐的政府吧。讓我們透過選舉來除掉暴君,保衛自己免受他的荼炭吧!!

S: 你提到一個重點。民主政治確實優於暴君的統治。讓我修改一下的我的提案。當政黨,無論使用如何以讓人耳目一新的方式,選定了他們的候選人之後,立即以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進行一次全國性的選舉。我確定多數的情況,人民願意選擇以丟銅板決定人選,以避免不必要的龐大選舉開支。

A: 我不敢如此確定。人們已經習慣於選舉,他們喜歡這種行使權力為自己做決定的感覺,他們喜歡選舉的媒體八卦與政治人物「叫賣」的花招。

S: 當然。不過你知道我對烏托邦有所期許,我的提案確實不同於目前的趨勢與既定的見解,如何讓人民了解選舉是一件沒有建設性的事需要一點時間。讓我們先不要談如何落實我的提案,也就是以公民投票取代選舉,雖然那是唯一真正符合民主的方法,一個防止暴君的最好方法。但若是用以選擇政策與領導人,成功的機率卻沒有比丟銅板的 50 %的機率高。因此在古希臘,我們都以抽籤的方式選擇領導人。

A: 雖說選擇好的政策與領導人只能靠運氣,難道選舉過程中所舉辦的各式辯論無助於相關政策利弊得失的形成嗎??

S: 可惜事與願違。在當今的民主制度中,政策辯論根本是最廉價的政治戲碼,政客總是用煽情的政治語言企圖激發民氣。一旦成功將政策辯論轉向為人民的無知與恐懼﹝編者按:例如在國內所慣用拼經濟議題、或是以國要脅的問題﹞,遠離人民真正的需要,政客就可以鼓動唇簧之舌在辯論之中美化自己政策。

A: 所以你對選民全然沒有信心??

S: 沒錯。因為選民的種種失誤,多數的政客可以裝可愛,表現出很無辜的樣子。但是相較於一般的選民,政治人物對於公眾事務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雖說很少有政治人物符合我所設定的標準,一旦免於面對分歧的公眾見解﹝編者按:選舉的紛擾﹞,他們總是可以做出看似符合公眾利益的決定。尤其是當沒有了選舉,政治人物就不需要為龐大的選舉經費受制於財團。

A: 好吧,也許你言之有理,但是由誰來丟擲銅板作決定呢??

S: 這點我倒沒有想到,也許讓大法官來做吧。

A: 哈,這可是一個最爛的選擇。

unquote

Tuesday, August 21, 2012

接受苦難,為「#007F7F」正神做工

日前談到一位教會弟兄分享信仰五個層次的體認,提到其中最高的層次乃是要達到:

「我為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珍惜生命,接受苦難,為主做工。

「珍惜生命,接受苦難,為神做工」這是一個持續的修為,乃是信仰的最高層次。而我看到自從中國國民黨奪回政權以後,台灣的總統陳水扁就淪為階下囚,因此感慨的說:

陳水扁總統正為「台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台灣人要跟上。

或許有人操持相同的看法,當然也有不同的意見。個人認為沒有針對性, 恰巧在網路上看到以下的一則評論,就引用如下,希望啟動更深入的討論以了解箇中的意涵:

quote

【基督徒的好友們千萬別打我之只是打個比方篇】
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祂的血洗去人的罪孽,因此
相信祂的人,即可獲赦免,得到救贖......是說,有一群人竟然彷彿如此看待陳水扁,未免太過褻瀆了

unquote

首先讓我陳述個人對於基督教義的認識。

在基督教義中並沒有偶像崇拜的問題,它只有「信與不信」的問題,因此也就沒有所謂“褻瀆”的問題存在。相反的,「活出基督」乃是教義上所鼓勵的事。個人在今年復活節的禱告中,就曾祈求主賜給我勇氣,以成為祂的 "only" son。這個 only 是“獨一”,也就是英文 unique 的意思。如此禱告的說法,也許在其他民間宗教的觀點,會被認定為有意圖篡奪耶穌「獨子」的地位的不良企圖,是一種“褻瀆”的行為。 其實我們應該效法耶穌基督的精神。

當然個人淺薄乃一介凡夫,窮盡一生的努力,也不可能達到耶穌基督一生的事工。即使如此,那卻是我一生所追求最崇高目標。

相信陳水扁總統目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境遇,絕對不是他個人所自願的。但是我們從他的身上卻可以看到「神」,我所稱的「#007F7F」,對全體台灣人所傳遞的一項重要揭露。那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公平、公義的新國度,台灣人要勇於「接受苦難,為主做工」的訊息,台灣人真的要跟上。

相信所有人對於陳水扁總統的施政作為並非全然的滿意,它與我們的期待有相當的落差。然而民主社會人民才是主人 (subject),政治人物不管多有才幹,只是人民所委託的代理人 (agent)。將一切希望寄託於一人,也許正是台灣人所犯的一個「重罪」。2000 年我們接受神的恩典,卻怠忽了自己公民的職守,才會有今天的境遇。

陳水扁總統一生的功過,歷史上會有不同的評價,我們無須彼此的爭議。無可諱言的,目前他身陷牢獄的主要原因只是因為他是「台灣人的總統」。 

神透過陳水扁總統傳遞給我們的訊息:

為了一個公平、公義的新國度,台灣人要「珍惜生命,接受苦難,為神做工」。

時候到了,讓我們勇敢接受苦難,不要再推諉塞責,全心為「#007F7F」正神做工,建立一個公平、公義的新國度。


Friday, August 3, 2012

「#007F7F」正神公平、公義的新國度的解析 (一)

quote

個人建議以「一人一國」,合一在「#007F7F」正神的引導下,建立一個公平、公義的新國度的建國指引。

unquote

因為「#007F7F」正神是一個超凡的概念,許多人提出疑義。而引用「正神」一詞進行概念闡述,甚至被人批評為怪力亂神。個人認為有加以解析的必要,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相關的論述乃本人經過數年努力,參考包括政治學、社會學、美學、哲學、歷史學,神學等毆美各大家文獻所歸納出的一個建國指引。基本上貼近於一個理想國 - 烏托邦 - 的概念。

因為相關的論述相當的繁複,為了邀請大家共同探究,個人提供以下一篇文章,它在相當的層面上整理了我的相關看法。這樣大家可以就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了解,也方便未來討論的進行。

「#007F7F」正神是代表一個公平、公義的理想國度的符號,基本上類似一個正統宗教「神」的概念。然而這個概念並不會因為你是否為有神論者而產生任何的疑慮。無神論者大可參考尼采等人的諸多說法,來了解一個超乎尋常的階層,一個無限大的概念。不管如何,這只是名詞使用上的問題,核心的概念在於人對於至善的追求。

Rethinking Benjamin: The Function of the Utopian Ideal

以上文章作者是這樣下結論的:

烏托邦事實存在。

因此要點不是問什麼是烏托邦,而是應該問願不願一探詢一個烏托邦。

它是「要」與「不要」的問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

站在社會學的觀點,我們說一個烏托邦社會的形成的關鍵在於“符號式的互動主義﹝symbolic-interactionism﹞”的成功,所有的人在「合一」,但不是在「同一」,的概念下,以和平、互助的方式來建立一個共同的生活圈。

當然烏托邦的概念,對部分的人來說也許是遙不可及的,因此我提供一個簡單的行動綱領,那就是「一人一國」。在此,我們做了一個人不會與自己過意不去的假設。相信在多數的情況下,這個假設可以成立的。

接著推己及人,我們曾談到「愛」的能力有:「不宥於世俗,不自私,不憤世忌俗」。

雖說神要我們以祂的愛來「愛」鄰人,這種愛的能力還要操練,但是我們可以從自己與的家人生活中來體驗與實習「愛」的能力。

今天,不,應該每天而不ˋ只今天,就讓我們對每一位家人實踐一次愛以便操練自己愛的能力。

如此「一人一國」,合一在「#007F7F」正神的引領之下,追求一個公平、公義的新國度。由點、而面,再超越。我們由台灣的局部開始,隨著我們的努力逐次擴大,我們最終的疆域並不限於目前台灣的轄區。

相關連結:



Sunday, July 29, 2012

An Island of Many Voices - 建國迷思 (二)

今年 (2012) 倫敦奧運的主題:

        An Island of Many Voices

乃是取自莎士比亞的名劇暴風雨﹝The Tempest﹞中的一個奴隸的角色 Caliban 的一段對白。他的遭遇跟目前的台灣有些類似。外來的殖民強權霸占
了他原生的島嶼,喧賓奪主使他淪為奴隸。

人所以會受到殖民就是因為自己放棄自己應有的權力,解決之道就是讓人民說出不平,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希望。台灣民主化更應該避免類似菲律賓,在脫離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之後,換來的是打著「建國主義」招牌的馬可仕幾十年的新殖民,成為一個被塗炭的國家。台灣要追求莎士比亞也智慧成為 An Island of Many Voices。

台灣人對於看似怪獸無比巨大的中國國民黨,起初也許會油生莫名的恐懼,以為對抗之道就是要衝人氣,組成一個更大的集團與之抗衡,個人認為這是台灣人建國夢遲遲無法達成的原因之一。說實話,要比人氣有誰可以對抗它難以勝數的黨產,和它背後所代表的龐大利益集團呢??

為了破除這個障礙,我提倡「最大個人」,主張「一人一國」,為的就是要建立 An Island of Many Voices,讓台灣人覺醒,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期望。你很快會發現至少有 80 % 以上的人,在意的不是這個國家叫什麼名稱,他們在意的是一個公義祥和的社會。所以說,建國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它乃是針對特權、對抗不公不義,本質上它其實是一個「社會議題」。

了解這一點,我們就應該鼓勵大家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心願,這樣才可以凸顯出台灣真正的問題。我們根本不用苦候時日,而是可以即時的,立刻的逐一尋求解決。不要怕所謂台灣派有不同的聲音,也別以為對手陣營通通是啞巴。

每個人對公平與公義都有追求,也許「個人」對「公平」與「公義」具有不同的聲音,透過不斷的探詢,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新的註解,這時候我們不是放下問題,開始彼此吐口水。而是要面對問題,經由溝通尋求解決之道。只要我們邁步向前,鍥而不捨的探詢,我們就可以逐步的接近「#007F7F」正神,公平、公義的新國度。

相關連結:

建國迷思 (一)

Friday, July 27, 2012

屈從可以換得安全嗎??

一些鄰人的觀點,當然是屬於失敗主義者的,認為中國很大﹝筆者註:不知道“大”怎麼定義﹞,台灣人要乖乖聽話,否則只有被打。因為我主張行使民主社會人民的權力,有一位「特大號」的,而且還養的一隻小白的麻瓜,甚至大小聲的限定我時間回答,要我保證台灣人不會被打。

真是沒知識,怪不得會相信亂拍胸腑的「它馬的」,這位麻瓜竟然不知道他才是陷害台灣人的首惡。他要自尋死路,選了一個詐騙集團,連帶的目前所有台灣人都陪他受苦呢。

民主社會人民是頭家,身為伙計亂拍胸腑的,不用說就是詐騙集團,這是常識。

屈從不能保證安全,事實上,幾百年前大哲學家 Thomas Hobbes 在其著名的著作中一篇名為「海怪﹝Leviathan﹞」文章中提到屈從於威權只有等死的份。

無獨有偶,今天閒來無事看到一篇文章,引用聖經的故事,當約瑟在埃及當宰相,安置了因飢荒流離的兄弟,在埃及定居,看似過了很長一段幸福美滿的日子,怎麼劇情一下子急轉直下,以色列人在埃及淪為奴隸,而致有出埃及記跨越紅海的故事?

這告訴我們,即使受到約瑟的蔭護,埃及過“平安”的生活,事實上已經失去自我,等同委身為奴隸,完全沒有自主權。當法老感受到以色列的威脅,一翻臉以色列人又必須出亡。

這個故事再度告訴我們,當我們屈從於威權,以為換得了安全,事實上我們變成主人予取予求的奴隸,這個生命根本不屬於你,等於你自己判了自己死刑。

對於不公不義的它馬的,我們還有時間反制,但是時間不是持續沒有限度的。

屈從於權威等於自己判了自己死刑。我們要求公平、公義的社會,善於說謊造假邪惡勢力為伍,我們要尋求脫離。

什麼叫做「大」??

周末晚間,乘著暗夜的掩護,與阿嬌美女在線上「私」會,討論什麼是「大」的問題。

光是外表的「大」,往往不盡如人意,阿嬌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quote

像是ㄟ片上歐美男士的寶貝看起來都很大但是卻不硬軟軟的 >"<

unquote

確實,根據素女經的記載,「短、粗、圓、直、挺」乃為上品,而「長、細、扁、尖、彎」皆為下品。

因此,光是由外表判斷通常並不正確。

在台灣這個所謂的「民主」社會,當人民要行使民權的時候,外表看似巨獸,巨「大」無比的中國國民黨倉惶無策,只有搬出一個所謂的「大國」來嚇唬台灣人,要台灣人乖乖的屈從,否則會被大象踩到。

我們要問,民主社會台灣人行使民權與所謂「大國」的第三國的何干??難不成「它馬的」政府企圖以第三國的勢力來鎮壓台灣的民主??

這可是叛國的行為。我們第一個要法辦它。

有人說我們要認清現實。是啊,應該認清現實。但是認清現實不是等死,而是要改變,要自強。宥於現實而不知改變不就是等死嗎?

還有更兩光,腦筋不清楚的人,要我這一介平民「保證」全民不會被打。說實在的,我真服了他,難道他看不到相信 633 的「保證」的人得到的是甚麼樣的結果嗎??不過我在此要大聲的告訴他,希望他可以清楚的聽到,只要無能的它馬的下台,台灣人自會自己承擔。

接著,讓我們來看一看所謂「大國」的「大」到底是怎麼個「大」法。從倫敦街上的一面旗子,讓我們看到口氣大、聲音大,骨子裡卻是眼小、鼻小、心眼小,只會佔小便宜的貨色。

歷史上,「大國」曾經建立強「大」的北洋艦隊,結果被「小」日本輕易的瓦解,難逃被列強割據的命運。最近這個在內海部屬航母的「大國」,跟 100 多年前的歷史一樣,以為船堅炮利,不需要軟體設施的配套就可以自然稱霸世界,無怪乎智者說,History repeats itself - 歷史的悲劇總是一再重演,所謂的「大國」經歷的幾千年悲慘的命運。

Wednesday, July 25, 2012

我如何面對麻瓜

我花時間面對麻瓜,好朋友不解的說,

quote

你何必浪費時間呢?人話是還是只有人聽得懂啊!

unquote

是的,我是花了很多時間試圖與鄰人溝通,因為我相信至少有兩處神國的入口,一在「低微之處」,一在「鄰人之地」。我們要開疆擴土不能只在自家取暖,我們要深入鄰人之地。

當 然,我們會遇到頑強的抵抗,這是看得見的部分。那些頑固份子,我們無法說服,但是我相信還有無數的沉默大眾,他們受到錯誤的資 訊蠱惑,有了錯誤的概念,也被稱之為牆頭草的正在旁觀。藉由與鄰人理性對話,只要不淪為情緒的對罵,往往我們可以凸顯一些道理,希望可以協助那些受到誤導的旁觀者覺醒。對話之中,我們也 可以看清楚這些被藍色幽魂綁架的可鄰蟲的無助,這也讓我增添無限的信心。

我們舉一個例子說明:

公投審議委員會多次否定公投提案,我們忍無可忍,決心行使民權,尋求脫離。

當我們要求民權的時候,鄰人多數不知所措,惟一可用的就是試圖以第三國的勢力來恫嚇我們,於是產生以下的對話:


瓜問: 你們行使民權難道不怕被打嗎??

顯然這些人還活在威權的時代。

在民主國家的人民正常行使民權怎麼會被打呢?同時,台灣人行使民權關第三國何事?難不成主政者意圖藉第三國的勢力鎮壓台灣的民主??

那我們第一就先拿下那個叛國賊。

一個「特大號」,還養了小白的瓜,竟然繼續追問:你是不是可以保證不會被打,並以個人身家擔保呢??

這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雖然暫時我還沒有辦法解救這些麻瓜,但是透過一番的努力,我們至少傳達幾個訊息:

  1. 民主國家人民行使民權天經地義,不用怕被打。
  2. 試圖以第三國勢力鎮壓人民行使民權的政治人物,是叛國賊。
  3. 真正的民主是人民做主,不需要保證,拼命拍胸譜保證的政治人物肯定是騙子。

說到民主,大哲學家 Thomas Hobbes 在其著名的著作中一篇名為「海怪﹝Leviathan﹞」文章中提到屈從於威權只有等死的份。

台灣人寧可抗暴也不要等死,不反抗那就只有被打的份。

Sunday, July 22, 2012

「最大個人」 -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面對台灣的困境,有些人感到束手無策,今天有一位臉友在她的 FB 上貼了以下的訊息:

quote

不好意思 上來跟大家告個長假的說
台灣的事情 短期間 小女子恐怕已管不動啦
所以..... 一切交給老天爺決定 天佑台灣

unquote

相信這是今日台灣許多人共同的無奈。

為了因應,小弟則提倡「一人一國」,並合一在「#007F7F」正神,公平、公義的國度之下,台灣很快的就可以走出困境。只要每個人以公平、公義的國度做為追求,無需成群結黨,不用倚靠政治人物,每個人盡力做一個「最大個人」,這是台灣人得勝的不二法門。

可能有人要問,「個人」再大,若遇到不良幫派,勢單力薄,如何「大」得起來??讓我們舉一個實例來說明以便衝破這個迷思。

思考類似中國國民黨這樣的組織之中,有幾個真正的「個人」??他馬的是「個人」嗎??即使是死忠的鄰人,多數也不會認同他馬的是一個漢子。遇到事情若不是 推諉,就是掉眼淚,這跟幼稚園中沒長大的小孩子沒有太大的差別。剩下來該黨有的只是兩個死人,其它無論血統是否純正全部都是奴才。就是因為沒有「個人」, 它們擁有龐大的「黨」產嫌不夠,還必須創造個虛幻的「大國」來壯膽。仔細審視其它不良幫派的結構,表面看來好像有些狠角色,實際上不難發現相同性。

回過頭來,我們要問自己,為什麼中國國民黨或其它不良組織可以千秋萬世,魚肉鄉民呢??

答案也非常的簡單:只是因為 人民不敢做「最大個人」。

如何做一位「最大個人」??限於篇幅,讓我們下次再來討論。建議大家可以先看一看印度的聖雄甘地,如何對抗所謂「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的故事。現在就先讓我們建立「一人一國」,小蝦米戰勝大鯨魚的信念。

Sunday, July 15, 2012

建國迷思 (一) - 建國是社會議題,無關乎政治

(編者按:本篇標題:「獨立建國」的迷思,更名為:建國迷思 (一),除去不必要的重複字義,並併入系列文選,敬請查照)

讓我們試著問一問自己,台灣為什麼要「獨立建國」?

有興趣的人不妨做一個問卷調查,但是根據個人多年的觀察,發現多數人的目的只是為了推翻所謂的「中華民國」。

於是台灣人陷入了二元對抗的迷思,那就是

「獨立建國只是與殖民者對抗」。

因此我們高唱「獨立建國」,卻說不出理想。讓人感覺只是擔心被「它馬的」賣掉的被迫害症侯群 (paranoia) 。我們天天吵翻天的只是「台灣人 vs. 中國人」、「藍 vs. 綠」、「台灣 vs. 中華民國」、「本土化 vs. 去台灣化」... 這種語焉不詳的意識形態抗爭。我們忘記了「建國」真正的目的乃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一個「不一樣」的國家、一個「公平公義」的國家,這樣才是我們真正的希望。

由於這個迷思的遮掩,讓我們忘記的追求公平公義的「建國」理想,每天只是在做的撞牆的工作。在類似 Facebook 這樣的社交網站上,天天看到的不是吐口水,就是拿著鈍器試圖戳破連子彈都打不穿「它馬的」那一張死不要臉的厚臉皮。這樣做也許可以在心理上得到短暫的安慰,但是除了「再等四年」之後期待「救主」的「出線」,沒有其他法度。

再度強調我所使用的是「出線」兩字,不是「出現」。一時的驚艷,很快的又陷入失望,卻也只有再苦等四年,這真的是我們所想要的「建國」嗎?

無怪乎激發不出熱情的火花。

讓我們擺脫這個「建國」的迷思,以「它馬的」為首的中國國民黨實在可惡,然而它之所以能無所畏懼茲意行事,乃是因為台灣人不能做一個盡責的公民,反而陷入撒旦所設計二元對抗的迷思之中。

當我們紀念 228 受難者所受的不平,卻也不能忘記他們所追求公平、公義的理想,還有他們為了理想敢做、敢言不惜犧牲性命的勇氣。我們反對「中華民國」除了因為這個「名稱」容易造成混淆,不利台灣的資產保全之外,我們更要徹底翻新包括司法、社會福利、國土護育... 等整體的系統。

「建國」我們要面對的不只是主權的問題,更重要的如何建立一個「公平、公義」新國家的「社會議題」

 「獨立建國」也是一個「社會議題」。

相關閱讀:

Thursday, July 12, 2012

認識新自由主義國家系統 (Neoliberal State System) 可能帶來的危機

這篇文章引用喬治歐文 50 年代的小說 - "1984" 來說明一個又稱後現代民主獨裁政治 (Postmodern Electoral Autocracy) 的新自由主義國家系統正在席捲全球。在台灣的政治圈也看到這個現象的一些相關的特質,我們要分外小心,避免讓這個惡勢力得以滋長。

這個系統算是 21 世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其間掌權者往往不是黑道,就是所謂「忠良之後」的世襲權貴子弟所形成的「新布爾喬瓦」,他們藉由資源與機會的壟斷剝削人民。

筆者透過喬治歐文的筆觸描述他們的特色:

quote

為了鞏固政黨的統治,不計代價,管它人民死活。他們認定什麼是真正的權力呢?與過去所有的寡頭政治不同,追求的不是理想而是現實的利益。非我族類者,即使外表看來酷似,若不是懦夫就是偽道者。雖然納粹德國與蘇聯共產黨與新自由主義國家系統使用的方法雖相近,但是老勢力不敢赤裸裸的展現自己的動機,必須假裝為了理想,為了轉型,為了建立一個極樂的烏托邦不得不「暫時」掌權。

然而新自由主義國家系統的掌權者深知永遠不能放棄權力。權力對他們言不是方法,而是最終的目的。獨裁者不在捍衛革命,他們鼓吹革命真正的目的乃在於建立獨裁統治。壓迫的目的就是為壓迫,折磨的目的就是為折磨,權力的目的就是為權力。

...

這樣的系統裡,我們無法得知何時被跟監,如何的被跟監。合理的懷疑警察時時在監聽,處處盯著我們。由習慣而成為本能,我們必須認定除了夜暗睡眠時之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被監控。

(以上文字翻譯整理自喬治歐文的小說 "1984")

unquote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台灣似乎也正面臨新自由主義國家系統的威脅。當權者都是「忠良之後」,依附他們的不是懦夫,就是偽善者。這些後現代民選的獨裁者不再使用生命安全或監禁來恐嚇人民,他們改以物質的消費來蠱惑人心。跟監無所不在,科技提供得更豐富、更先進、更有效率的系統,例如,一介「鄉民」竟可以知道蔡英文的住處與辨識出王金平的座車實在令人難以相信。

對於新自由主義國家系統的現象,大家一定要提高警覺。

Monday, June 25, 2012

以「公民抗爭」取代「工人革命」建立公平、公義社會

這篇名為他們偷走我們所建立的城市 (The City We Built and They Stole) 乃是 David Harvey 一本新書 Rebel Cities: From the Right to the City to the Urban Revolution  (反叛城市:由管理城市的權力到都會革命) 的書評。作者的評論集中於該書的一個主要論調,旨在說明馬克思以工人為主體的無產階級革命的不足,思考以城市取代工廠為革命的主戰場。

該篇書評的前兩段篇幅生動的描述了目前台灣人所普遍感受到的社會氣氛,讓我讀起來深感心有戚戚焉。然而最近工作比較緊湊,短時間無法安排 Harvey 新書的詳細閱讀,先行翻譯整理該書評的前三段,希望讓大家看出一些方向,一起努力為台灣的未來尋找出路。

作者首先指出,馬克思以「工人革命」進行無產階級鬥爭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問題。其一、它排除了那些不具備「正式職務」的人,例如:從事家務工作的婦女、失業人口或殘障失能的人的權利完全的被漠視;其次、它漠視所謂「正式工作」以外的產出價直。更具體的說,它忽略了因消費,只專注於勞力異化,而致遭受剝削的人。

因為馬克思的遺漏,讓資本主義得以繼續遂行剝削。即以目前台灣為例,在社會輿論或工人的抗爭之下,資方也許被迫同意以提高工資改善生產條件,政府卻以油、電雙漲來變相剝削勞工,讓勞工實質一無所獲。另一方面,城市乃是全體居民所共同建立的,然而目前城市的資源卻由少數人所把持,所謂「都更計畫」以警備森嚴的所謂「豪宅」取代了生動活潑的巷道生活。我們可以看到雙 B 房車停在屋前或是陽台之上這種財富的展現,然而多數民眾終其一生的勞力卻只能淪為流落街頭的無殼蝸牛,讓居民的生活創意受到極度得限縮。日前台北市文林苑,與近日後龍殯葬園區的爭議,這是多數台灣人均有深切的體驗刻骨之痛。

我們不能坐視政府與它所親近的財團假「拼經濟」為名繼續剝削人民福祉。我們必須行使公民的責任,建立公平、公義的新社會。

Friday, June 15, 2012

探詢「#007F7F」正神系列 (五) - 救救我們離開「救世主們」吧!!

面對歐債問題,造成歐盟瓦解的危機。各路專家雲集,紛紛以「救世主」自居。提出各式的救世版本並展開激烈的唇槍舌戰。

佔領華爾街宣言的撰稿者齊則克 ( Slavoj Žižek) 在倫敦書評發表一篇以「救我們離開救世主們」為題的文章,對此提出嚴正的批評。身為全球「佔領運動」一員的我們,在探詢「#007F7F」正神公平、公義新國度過程中,除了應該特別留心各種冒牌「救世主」怪力亂神的詐騙手法之餘,也要時時的注意自我反省以免遭有心人士利用。

該文舉希臘目前的對抗為例,執政者在選舉中取得 7% 的支持度,卻認為自己擁有過半數以上警察的支持,他們以新移民為代罪羔羊,動用公權力肆意搜捕凌虐。國際間,德、法強國認定希臘人必須要被金融紀律加以規範,而普遍的希臘大眾則認為他們的國家主權受到來自布魯塞爾的技術官僚的剝奪。另有「慈悲」的第三人認為希臘人就像是重大災害的無辜受害者,理應受到同情與幫助。

這樣轟火漫天與群雄四起的時代 ,希臘有一股新興的左派國家主義勢力 - Syriza - 的崛起,他們聲言要中興希臘。這股勢力雖是主流的副產品,卻被主流視為異端,是破壞歐洲,甚至整個世界經濟體的安定邪說。主流的輿論認為選擇 Syriza 就是選擇貧窮,選擇動亂,不問希臘人目前的生活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者引用T.S. Eliot 「文化定義的筆記 (Notes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書中的一段話:

Quote

... there are moments when the only choice is between heresy and non-belief – i.e., when the only way to keep a religion alive is to perform a sectarian split.

有時讓宗教存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世俗中進行切割,就是只能在異端或無信仰間進行選擇

unquote

這是所謂主流慣用的分化手法,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保守勢力為維護統治的神話,製造所謂「與扁切割」、「綠營四大天王」、「民進黨的派系」,或是「X華民國與台灣」的切割。利用山頭分立破壞團結與不必要的爭議,企圖模糊問題的焦點,反過來說 Syriza 也不是救世主,即使這個改革勢力得勝也無法保證能夠挽救歐洲值得挽救的如民主、互信與平等互惠等傳統價值。它帶來的也許是徹底顛覆歐洲的,類似事實上與「亞洲」無關的所謂「亞洲價值」,讓當代的資本主義以「拼經濟」為名來壓制民主罷了。

作者的結論,能救希臘的不是各路的「救世主們」,只有靠希臘人民自己,他們刻正與歐盟戰鬥。身為追求公平與公義的「佔領成員」,我們應該提供的不是憐憫,而是支持奮鬥中的希臘人民,正因為我們自己也在奮鬥中。我們探詢「#007F7F」公平、公義的新國度,希望得到救贖卻不要期待冒牌的「救世主」。我們所能倚靠的是對公平與公義堅定的信仰,合一在「#007F7F」正神的引導下,一起探詢神的智慧。

相關連結:

Thursday, June 7, 2012

探詢「#007F7F」正神系列 (四) - 科學 vs. 「怪力亂神」

「#007F7F」正神的探詢過程中,發現許多人對於「正神」的概念停留在所謂「怪力亂神」的認知。前一波的探詢中我們曾針對「正神的信仰」與「盲目的信仰」做出區隔。並做成「正神的信仰」與「科學的信仰」態度上並沒有差別的結論。為了更有效的釐清「#007F7F」正神的概念,今天我們討論科學與「怪力亂神」的區別。

首先說,什麼是科學??

多數人都採取正面表列的思維,認為經過科學實驗驗證的才是科學,否則就是「怪力亂神」。這樣的區分過於武斷,因為實驗發現的差異,讓許多科學的新發現不斷的擴充現有的正面表列清單。

因此,科學並非只有「眼見為憑」的物理學部分,它還包括形上學探詢的部分。卓越的物理學家,多數可以「超越」物理,進行所謂形上學(註:英文  metaphysics ,字意上乃是「物理之後」的意思﹞的研究。看不見的這一部分其實是才是先進物理研究核心,它不是「怪力亂神」。

哈佛商學院名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除了在學術上有重大貢獻之外,也是一位虔誠的信徒。他說:「社會上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試圖認定科學與學術研究與屬靈的生命毫無關係。事實上人之所以對科學或專門學術研究感到興趣乃是因為我們對於真理感到興趣。」

因此我們說科學跟探詢「#007F7F」正神一樣是探詢真理的過程。

那麼,什麼是「怪力亂神」呢??

通常就是利用人要求親眼目睹的心理,利用各種戲法製造假象以進行詐騙。大家對於民俗信仰中存在有一些假藉神明之名行詐騙之實的案例也許很熟悉,我們不再進行闡述。此地要特別提醒大家另一種目前在台灣社會橫行的「怪力亂神」,那就是所謂的「專家」與統計數字。幾個禮拜之前,一位尹姓政務官,為了拍馬屁的,拿了一些造假的數字進行歌功頌德是一個例子。至於「它馬的」經常也拿一些自己都看不懂的統計數字詐騙人民吹噓政績,甚至拿一個目前世界不存,以後也不會再有的夢想國家要求人民跟隨膜拜也是標準的「怪力亂神」的實例。

嚴格的科學與正神的探詢講求的是完整性,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曼博士 (Richard Feynman) 在加州理工學院一場畢業典禮的演講 Cargo Cult Science 對此有相當精闢的剖析。 物理定律乃是可觀察物理現象的一個合理的解釋,除了基本的定理之外,一般可能有多重的解釋,而不同的解釋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為了保持科學研究的完整性,提出新的理論並不是全盤推翻舊有的理論,而是應該陳明新、舊理論的差異與適用範圍。

反之「訴諸專家」是一個眾所週知的邏輯誤謬,目前在台灣許多趨炎附勢的人,頂著「專家」的光環,鼓足全力鼓吹自己的發明,甚至藉由造假與否定他人來強化權威性,民眾對這種「怪力亂神」必須分外小心。

為了防止「怪力亂神」的詐騙,我們必須探詢「#007F7F」正神。

相關連結:

Wednesday, June 6, 2012

由雙因子理論 (two-factor theory) 談如何正確的「拼經濟」

雙因子理論探討激勵因素 (motivator) 與維生因素 (hygiene) 的差別。經濟問題是人生的問題,而人生不只是物慾滿足,可以簡單的以金錢來衡量。

雙因子理論中討論提高薪資只能改善維生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不滿意度」;然而與「工作滿意度」有關的激勵因素則不是物質刺激可以帶動的,必須以工作的趣味、肯定與個人成長來等方法來提升。

也許每個人的生活有不同的體驗,做為暑假親子活動,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兒子在家裡的後院蓋了一間遊戲室。從材料選購開始,他們一起鋸木頭、上樑柱、釘釘子。三個人雖然每天忙得灰頭土臉的,看著平地起了屋簷,每每遇到同學或鄰居,總是迫不及待的分享新居的進度與獨家的秘技。辛苦了一個暑假,房子蓋好了,學校也開學了,他們卻未曾使用過那間新蓋好的遊戲室。

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理解協力蓋房子,汗水交織與親子互動的經驗充滿的是「激勵因素」,擁有房子則只是一個「維生因素」。

回首我們的人生,打拼的過程也許是淚水與汗水交織而成的,它讓我們終生引以為傲,因為我們探詢了生活新的可能性。當一個人位處高處,即使有外表奢華的享受,伴隨的往往是面對可能失去的恐懼。多數的人因為未能將這兩種因素有效的區隔,當擁有時卻怕失去,只有藉由不斷的「搶奪」試圖讓自己勉強維持心安,生活過得很不衛生。

想一想,打拼的時候身邊也許沒有很多錢,你會為自己生財的秘技感到驕傲,你感到安心因為你知道錢財的來路。反觀大富如蔡衍明、郭台銘等人,每天看到卻止是數字 (註:這只是維生因子,不是激勵因子) 的鉅額擺盪,因為怕失去,堂堂的「大老闆」卻必須昧著良心為「主子」 (註:多數是他們所瞧不起的官僚) 說話,這種行為跟被閹割的太監有何差別呢?

藉著理解這個雙因子理論,希望大家能夠以有限的生命來拼「有意義」的經濟。

Tuesday, June 5, 2012

探詢「#007F7F」正神系列 (三) - 正神會「有求必應」嗎?

正神會「有求必應」嗎?

個人認為只要一個人求所當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肯定的。

首先,我們必須區隔兩種不同的信仰,就是稱為 faith 的「正神的信仰」與稱為  belief 的「盲目的信仰」。「正神的信仰」是流動的,它像海浪一樣,有波鋒也有波谷。反之,「盲目的信仰」,則是利用人性貪求的弱點,藉由華麗的訴求與光鮮的外表,來吸引人。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盲目的信仰」的案例,例如中國國民黨的「拼經濟」訴求是一個明確的例子。除了「拼經濟」口號中經濟兩個字之外,所做所為如油、電雙漲,過度倚靠形將破滅的「大國之夢」等都是口惠不實。全部不符經濟學原理,憑藉的只是兩具目前泡在福馬林中的不朽屍體的假神所創造的「盲目的信仰」。讓一些缺乏「正神的信仰」的人,在漂浮不定中,遇有浮木誤以為碰到救世主,就信以為真糊里糊塗的膜拜起來。

「正神的信仰」有高山,也有幽谷,有些人不問自己所求恰當與否,就認為神並非「有求必應的」,而否定神的存在。真正有信仰的人則認識神的特性,縱使在幽谷之中依然可以保持正面的思維。他們透過反省來「探詢」神的意旨,追隨神的引導走出幽谷。也透過考驗來使自己更強健。

經過以上的區隔,我們可以理解「#007F7F」正神是萬能的,祂當然可以回應我們所有的祈求。我們也必須理解正神的萬能與假神﹝(或所謂的「怪力亂神」)﹞所宣稱的「有求必應」有很大的差別。對「#007F7F」正神有信仰的人,在自覺與反省中,藉由信仰來探詢神的道路,找到正神應許的美地,一個公平、公義的新國度。

相信並探詢「#007F7F」正神是一種正面的生活態度。如同一個相信科學人,會利用科學方法探詢解答一樣,相信正神的人,在自覺與反省中探詢出路。「正神的信仰」與「科學的信仰」態度上並沒有差別的。

相反的,一個原地踏步拒絕改變,卻寄望透過自稱「有求必應」假神提供救贖的人,那就是「盲目的信仰」,他必然得到失望的結果。

相關連結:

Sunday, May 27, 2012

佔領美學 - 給蒙特婁主流英語媒體的一封公開信

自去年以來,從北非的茉莉花革命開始,在歐洲的西班牙、希臘、在美國的華爾街,擴展到世界各地有無數群眾崛起的運動。這是一篇有關新近蒙特婁學運的報導。對於多數的像我這「身經百戰」的台灣人來說,我認為根本是小 case 。假如他們是小學生,台灣的街頭運動則已經進入高中階段了,我們早早的領先了 10 幾年。我刻意的將這篇文章翻譯出來,希望先進的台灣民主活動可以善用網路科技。

我發現以下幾個新的學習的方向:

  1. 以街坊鄰居為主,化整為零,遍地開花(台灣人應走出凱道)。
  2. 網路串連。
  3. 超越媒體,使用多國語言翻譯,傳佈全世界。
  4. 在歡樂、笑聲、彼此關懷與音樂聲中大聲的說出人民的希望。

(編者按:加拿大魁北克省是法語區,然而卻由英語人口掌握政經優勢。法語的多數被英語的少數欺壓。英語媒體顯然跟台灣所謂主流媒體類似,淪為統治階級的傳聲筒。)

翻譯全文

謝謝你,雖然來晚了一些來,錯過了許多精彩的時刻,還是歡迎參加我們的派對。過去幾天,你們總算報導了魁北克發生的事,也做了評論。歡迎你們參加我們的運動。

部分的媒體開始小篇幅的報導被包圍與逮捕的群眾並非罪犯或暴徒;有部分的媒體也認為政府限縮人民言論自由與集會活動的行為有些過火;還有部分媒體也不再傳佈政府被民眾高度支持的謊言。請注意聽清楚,雖然不是全部的媒都做這樣持平的報導,但是部分的媒體總算覺醒了。

藉由以下的影片,我們提供英語主流媒體錯過的部分。有關歡樂、有關民眾心手相攜、有關大家互相打氣、有關大家同聲一氣的故事。媒體只報導群眾的憤怒,沒錯,我們對政府、警察與報導不公的媒體感到憤怒。然而沒有一個媒體成功的傳遞當今蒙特婁街上群眾真正的感覺,那種難以言喻的歡樂與歸屬感。



魁北克的新聞報導總是強調對抗:英語與法語的對抗、在地人與新移民的對抗等,如此很不公平的形塑了外人對魁北克省觀感。然而,這不是我走在街上的感覺。清晨 8 點,我帶著鍋子與鏟子加入抗議的行列,我看到群眾由自家的陽台走下來加入,音樂接著響起。假如你沒有在現場,可以由的影片感受這種感覺。這種氣氛實在令人難以想像,整個遊行自然的形成,大家笑臉相迎,無論老少,兒童或是學生、青年男女、退休人士、工人、奇裝異服的、小狗,我們都是街坊鄰居。我們都露出牙齒開懷的笑著,,我們一路跳著舞,用力的敲打。我們感到無比的快意能對抗那個企圖叫我們「惦惦的」政府,我們就是這樣開心的聚集著。

我在這個社區住了 5 年,第一次感覺對社區的歸屬感,這個抗議活動將使這個城市的人建立緊密的關係,我出生在蒙特婁,在這裡成長,總是告訴他人蒙特婁是世界上最棒的城市,但是我對這個城市的愛從沒像現在一樣的濃厚過。

第一天晚上,我參加一個砂鍋大遊行,隊伍中的孩童開心的吹著哨子,年輕的夫婦提供額外的鍋子與燒水壺給路過的人使用。瑜珈教室的老師停止授課,帶著全體學員加入群眾。我看到一些迷惘的臉跟著隊伍敲敲打打的向前走。遊行結束的時候,他們不解的問,你們怎麼跟上我們的呢?我告訴他們,從網路的公告得知這個活動離我住的地方最近。他們擔心的問說,因為他們自己未曾使用網路發佈消息,明天會不會感到勢單力薄。

這是這次「革命」的特色,都是我們的街坊鄰居,有人主動在網路地圖上標示人們要表達他們的不滿的地點,人們選擇就近參與。這是一次互助的、團結的「革命」。

第二天群眾的數目加倍,今天晚上人數更多。

回到家中讓我感到無限的快慰。第一天晚上,我曾攤在椅子上痛哭。以大聲的哭嚎,發洩我的抗議情緒。後來週遭人們的歡樂,紓解了我的壓力,紓解了我對公權力的畏懼、紓解了我怕被逮捕的憂慮,紓解了我對未來的恐懼。隨著不同夜晚的參與,我的感覺越來越輕鬆。活動中我結交了新朋友,每天晚上透過網路我與朋友彼此分享戰果與趣事。我們交相走告的說:「我越來越愛死這個城市了‧」


“愛”變成我們的口頭禪,我們感受到人民的力量,我們感受到歸屬感,我們知道我們終將獲勝。

親愛的主流媒體,這些事你們為何不報導?你們為何不報導這種難以言喻的真情感覺?

我和一群朋友利用個人部落格以英語傳播魁北克示威活動的資訊,幾個小時之內,無數的人自願提供協助,每天有匿名的人提供不同的活動資訊,我不認識他們,只知道他們有話要說。他們提供認為應該讓全世界的人知道的「重要訊息」請我們翻譯成英語發佈。假如我的登載有誤,他們也會傳訊來更正。他們以電子郵件提供建議,並且聲援我們,這個部落格經營所倚賴的就是人的團結與人性的光明面。

這是魁北克的現況。每天晚間可以看到催淚彈與鎮暴警察,但是你也可以看到群眾的歡樂、笑聲、關懷、人性的扶持與美妙的音樂。魁北克與它居民所表現的這種精神讓我們心中感到無比的亢奮,證明我們有能力對抗不公不義,我們願意彼此合作,這讓我門對彼此感到無比的驕傲。

擁有公共資財的英文媒體,你為何不報導這些事??難道是因為歡樂的賣相不如暴力??難道合作的魅力不及衝突,你們可以繼續懷疑,但是我們決心的要改變這個世界。

Wednesday, May 23, 2012

經濟發展為何停滯不前?

目前台灣的執政團隊「拼經濟」的口號喊得響叮噹,人民感受到的卻只有油、電雙漲,生活的壓力日益擴大,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既然政府無可期待,人民只好捲起袖子自己來。然而經濟問題千頭萬緒,各個門派不同的理論捉對廝殺,並沒有存在一個絕對可行的方針。今天在網路上看到這一篇文章,與一般致力於提供的「解藥」的不同,它試著探討病因,也許是一個好的討論起點。

本人對於經濟所知有限,整理翻譯的過程難免出錯,希望在討論中可以得到高人的指點,得到學習的機會。

原文網址與個人的心得整理如下: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why-do-economies-stop-growing-
(編者按:由這張圖想到聖經啟示錄的末世預言,2012神可能要處理資本主義,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大家不要失去盼望)

多數經濟政策有意無意間都隱藏有一些負面的因子,我們可以將它稱之為不可延續的元素(elements of unsustainability),為了永續的經營,必須及早認清這些不利因素適當的因應。以維持經濟的穩定成長,以下是一些清單:

  1. 均衡發展的必要,可以藉由進口降低成本。但是長期仰賴進口,則會傷害本地勞工。然而保護主義的成本更高,比較好的方式是建立社會安全網,以照護轉型期間受影響的個人與家庭並輔導其配合轉型。使用這樣的結構彈性可以因應科技改變與國際化的影響。
  2. 資源的分配不當也是經濟發展的殺手,眾所周知投資於基礎建設、教育與公共財可以加速成長,但是一般經濟政策只著眼於短期的獲利,容易於產生「收租」的心態,而干擾了成長所必須多元性。
  3. 近代已開發國家所發展的消費型經濟具有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障礙,它造成債台高築與價格的過熱,以及其所伴隨而來的投資驟降。消費型經濟在國內整體需求超前之時看似有效,其後急轉直下則產生所謂「經濟的硬著陸」。投資型經濟採取消費型經濟的反向做法 ,也有其潛在的缺限,目前中國就是面臨這種後繼無力的窘境。
  4. 機會與收入分配的不均也是永續發展的一個重大威脅。多數人雖然可以接受因為天分與個人工作偏好所產生的所得差異,但是容忍並非沒有限度的。當超過界線之後,人民必須透過政治手段尋求解決,目前「它馬的」政府一昧向財團靠攏,結果只有造成社會的不安與生產力的降低,這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困境,「它馬的」根本無視問題的存在。
  5. 目前世界經濟最嚴重的是國際生產過剩的問題,過去30 年左右總產出有三倍以上的成長。成長率高的開發中國家約有 40 億的人口擁有已開發國家的收入與消費水準,現有經濟發展策略必須適當的調整﹝(編者按:另一篇文章中探討「工作」的性質與目的是否應該重新定義,工作也許不再只是為養家活口)﹞。能源與商品價格的上漲是部分的自然調整機制,它刺激替代方案的產生。但是未定價的環境成本,例如全球暖化與水資源枯竭的問題,仍需要嚴肅的看待。

綜合上述,這些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它們具有三個共同點:

  1. 在不同層面的資財,無論是有形與無形,或是天然資財,受到濫用 (作者將社會的和諧也計入資財的一部分)。如何準確的量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許多資財因為沒有經常性的或有效的加以測量而被疏忽。馬政府嘴上只會用少數總體經濟指數吹捧政績,根本沒有用心追蹤,無法提供正確的資訊適時因應。
  2. 隱性而難以辨識的經濟發展不利因素會產生非常不良的結果,它讓人做出不當的預期,使得系統的調整難以進行。改正過去投資的錯誤,同時進行未來發展必須的投資是一個雙重負擔。另外若無法有效的進行分配與處理不均的問題,將會產生長期的停滯。
  3. 許多成長的障礙帶來財政的困難,相對於目前多數經濟學家建議採行策略,在一個合理的期間,適當的管制凱因斯的需求面因素,以進行更永續發展所需的轉型並不會影響財政收支的平衡,反而可以刺激與強化這個調整過程的力道。

當然,這不是一個完整的分析,經濟發展停滯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欠缺一個集體需求的結構,這需要做結構性的改變與投資。

相關連結:

Monday, May 21, 2012

「#007F7F」正神的再度探詢

我們對「#007F7F」正神的初次探詢之後的網路討論中,許多人提出很多有意義的問題引導我們進行再次的探詢。因為網路匿名的特性,無法指名對這些好朋友逐一的申謝,特別在此慎重的表達謝意,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繼續「#007F7F」正神的探詢。

因為正神的至大與漫無邊際,「#007F7F」正神的探詢是一個持續過程。我們歡迎所有好友以提問或分享個人經驗的方式繼續共同追求,以營建一個「#007F7F」正神公平、公義的國度。

Q:誰是「#007F7F」正神?陳定南絕對當之無愧,也許會包含余登發、黃信介等民主前輩。

A:  陳定南、余登發、黃信介,還有你沒有提到的鄭南榕,甚至無數的無名英雄,他們對於這片土地都有卓越的貢獻,但是他們絕對不是「#007F7F」正神。任何人,就算是三頭六臂都不是神。神是無形卻有感的,祂充塞著大地,若我們留心探詢,可以在前面提到的幾位前輩身上看到神的部分特質。然而「#007F7F」正神遠遠高過這些可見特質的加總。「正神」是凡人難以名狀的,因此我在此地使用「#007F7F」的代碼進行探詢。

Q:「#007F7F」正神,好奇怪的名詞,讓我想起福德正神。

A: 土地滋養萬物,世界各地的民間都有類似福德正神的傳說。這乃是先民生活的智慧,提醒人應心存感激與敬畏,珍惜資源,不要濫墾濫伐,如此方可以生生不息。

面對自己生養所需的這一片土地,無論是原住民、老移民,或是新進移入的人都應該珍惜,這是探詢「#007F7F」正神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藉由對土地共同的連結與依賴,所有住民在「#007F7F」正神的蔭護之下和諧的生活。

與前面提到的幾位前輩比較,福德正神的概念比較抽象,它具備有神的重要特質,但不是「#007F7F」正神的全部。

介於福德正神與前面提到幾位對台灣民主有重要貢獻的前輩之間,還有一些民間所崇敬的神祉,像媽祖、關公等,他們也彰顯了例如慈悲、勇氣等這一些神的特質,人藉由他們將一些神的抽象概念實體化,方便人對神的探詢,並在探詢之間得到「實質」的安慰。然而這些實體的個人並不是神,他們無法主宰人的生命。實體化的過程也簡化了神的特質,限縮了人對正神的進一步探詢無限可能。另外有一些聲稱具有通天本領的個人與他們所敬拜的偶像,則多數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進行詐騙的「假神」,民眾要千萬要留心,以免受騙。

Q:談了這麼多,「#007F7F」正神的概念如此的抽象,到底應該如何的去探詢?

A:大哉問。雖然有相當專門的神學可以協助人們探詢,然而一般人只要在生活中用心的體會,還是可以得到一些啟發。各人經歷不同,我分享一些個人的經驗。

個人的探詢過程中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

聖嚴法師的生死大問/永恆的關懷(上、下)

人對生命的無知所帶來的不安。龍應台在父親仙逝之後經歷三年探索無所精進,就問於聖嚴。聖嚴認為她的困境在忽略「永恆的生命」,也就是我稱的「正神」。她無法擺脫人的「慣性的思維」,總是用世俗的意義與價值去衡量生命,這種不當的類比致使她產生了困惑。

聖嚴已逝,他的生命依然照亮著無數的人;不知道龍應台是否能走出世俗的慣性,而個人對於神的探詢,持續不斷有十幾年,則經常會有新的體會。

連結這篇文章我們得到兩個探索正神的重要概念:

第一、探索正神要走出世俗的慣性;
第二、要「信」正神才能精進。

談到這裡,我們應該再經由提問與分享繼續探詢「#007F7F」正神,希望神公平、公義的國度可以早日降臨。

相關連結:

Friday, May 18, 2012

忘記 689,一起探詢「#007F7F」的國度

上帝造人,人造族群,也因此產生了無端的爭議。此一連結的文章可以協助我們探詢「#007F7F」正神,

編按:請注意,為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原先使用的「#007F7F」台灣正神,自此後更改稱為:

「#007F7F」正神  

連結文章中說明喬治亞共和國跟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住有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其中來自歐洲的具有白色肌膚的人稱為「高加索的 (Caucasian)  」人。該國就跟當今的台灣一樣,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因為保有不同的風俗而產生爭端。所謂「高加索的」人擔憂自己要淪為少數,他們卻不知道若將一部分國民稱為「喬治亞的」人,而根據相同的分類規則產生了所謂的「高加索的」人將永遠為喬治亞共和國的多數,

請注意:這個「高加索的」乃是英文拼字 Caucasus 的一個形容詞用法,用以指稱界於黑海與裏海間的那一片土地中所發生的一切人、事、物。

了解之後,可以將這個道理套用在 2012 的選舉中,當時有 689 萬的「台灣的」選民投票給「它馬的」,另外的 609 萬也自稱為「台灣的」人投票反對「它馬的」,選舉的結果所謂「台灣的」人輸了,「他馬的」繼任「台灣的」總統,「台灣的」人卻因擔心淪為少數而感到無比的挫折。

等一等。以上的說法我們是不是也犯了喬治亞共和國人民同樣的錯誤呢??假如「台灣的」這個形容詞被用以指稱以下地圖所標示的地區所有的人、事、物,那麼「台灣的」人,無論如何,永遠為代碼「#007F7F」這個地區所代表的國度的絕對多數,我們何需感到挫折呢??


                                                                  (取自Scottish Geographical Magazine, 1896)

讓我們忘記 689吧!!即使在上次選舉中這些人選擇票投「它馬的」讓我們感受到今日生活的種種不平,「台灣的」人不過是正常人,我們總是會犯錯。我們還是一樣邀請所有「台灣的」人共同探詢「#007F7F」正神的國度,一個公平、公義的國度。

相關連結:

Monday, May 7, 2012

直接民主 2.0 – 海盜黨﹝Pirate Party﹞

 (編者按:海盜黨的名稱,源自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使用者的指控。傳統媒體稱網路的分享為海盜行為。參考連結。)

2006 年 元旦,瑞典的電子新貴 李克、法維基 (Rick Falkvinge) 創立海盜黨 ,他們開始的訴求在於捍衛網路的隱私權,發展成為 2.0 版本的「直接民主」。目前在 50 多個不同的國家有海盜黨的成立,今年在德國柏林的市政選舉中,海盜黨取代綠黨成為一股新的勢力,囊括了 9% 的選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海盜黨的運作,與一般的代議制不同,它沒有所謂的黨代表。他們自豪的說:「我們就是反抗傳統的網路嬉皮 (或稱散兵餘勇、流浪漢、自由,新潮人士) ,這是我們所堅持的方式。」海道黨所有事務一律透過一套稱為「流動回饋 (Liquid Feedback) 」的線上決策機制進行。在這個平台之上,所有的議題均經過全員的辯論、以探詢並形成共識,必要時也可以進行直接投票來進行決策。

法維基說:「網路傳訊允許即時互動的溝通,平面媒體則只提供填鴨式的罐頭資訊。網際網路將人民由“被動的”資訊接收者轉變成為“主動的”社群。」

在台灣,最進旺中案兵臨城下,個人認為這事已成為定局。有心人士企圖藉由壟斷媒體建立類似喬治歐文的小說 1984 筆下所描述的國度。他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目前檯面上的運作只是矯情的企圖烘騙人民罷了。個人深信「#007F7F」台灣正神已經為台灣人民安排好了出路,台灣人只要認識民主的真諦,藉由網路技術探詢台灣共識,開放心胸進行建設性的溝通,貫徹新時代公民的責任,我們必能給與邪惡帝國一個迎頭痛擊。

Wednesday, May 2, 2012

「#007F7F」台灣正神的初次探詢

分享幾位朋友間對於「#007F7F」台灣正神的初次探詢

Q:有人首先問甚麼是「#007F7F」??

A:這是一個「正神」的概念,祂與一般人膜拜的偶像不一樣。 「#007F7F」代表台灣原生地、草創的神祉的概念。祂的名字不叫台灣,而是一個俗人無法稱其名諱,類似基督教的神「YHWH」的概念。祂是超凡的,祂是至尊的、祂是公義的、祂是慈愛的,祂雖然充塞台灣大地,目前多數的台灣人卻不認識祂。

因為多數台灣人不認「#007F7F」台灣正神,甚至酖於世俗的享樂背棄了祂,許多台灣人因此受到藍色幽魂的控制,造成台灣諸多不公不義的事。台灣人為求得應許之地就是要追尋「#007F7F」台灣正神,先要悔過以求接近神,然後呼求祂顯靈,驅趕藍色幽魂,帶領台灣人走出曠野,建立「神」的國度。

公義的神,並非虛無的。這個概念在美國大哲學家約翰羅斯﹝(John Rawls) 所著的正義論中有詳盡的探討。而且神是慈愛的,祂不會容許「以牙還牙」的所謂轉型正義,因此在 The Day After 我們應該追求的是真正的轉型正義是 - 「真相與和解」。真相可以讓我們免於重蹈覆轍,和解讓台灣停止沒有意義的爭競,永續發展。

Q:有時野蠻才有出路,畢竟既得利益者享受的一直都自認為應得的,塞德克巴萊電影有一句很對「驕傲的野蠻」。沒有社會公平正義,這些人不配享受安定,也是革命的起源。

A:「#007F7F」台灣正神創造化育台灣,祂就像是一位母親一樣。眾所皆知,母愛是無限寬容的,即使面對不成器、不聽話的兒女也是一樣,總是希望浪子可以回頭。更何況是一些受到藍色陰魂桎梏的人呢?他們需要額外的呵護。

Q: 「為何而犧牲」的抉擇?有一條人權紅線早已被跨越踐踏。

A:為何犧牲?只因為我們要有一個公平、公義的社會讓我們的子孫可以生生不息。

一個公平、公義的社會不是建立在一些人為的標準之上。在羅斯的巨著中說明這不是一般世俗的標準可以處理的,必須回到他所假定的「原始位置﹝(original position)﹞」,然後推舉代表在「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之後做出標準的設定。個人認為羅斯所提的這個原始位置與聖經創世紀所記載的伊甸園的故事似有雷同之處,相信我們可以祈求「#007F7F」台灣正神的公義,大家在祂的指引之下建立一個公平、公義的社會。

我們對於踩紅線侵犯人權的人深痛惡絕,就不應該會再設另一條紅線,重複惡人的勾當吧??

Q:養肥的寄生蟲是不會憐憫被寄生體的死活,它只持續的掏空宿主。你可期望能與寄生者共生嗎?

A:「神」不同於人,我堅信「#007F7F」台灣正神沒有難成的事。只要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呼求,就可以得到應許。

況且真正的寄生蟲只是少數,多數的人因為短期不當的利益的誘惑而受到藍色幽魂的蠱惑,只要我們以愛心與耐心相迎,讓「#007F7F」正神驅趕藍色幽魂,必然可以讓浪子回頭的。

Faithfulness is openness to grace, combined with expectant hopefulness.

呼求「#007F7F」台灣正神,求祂的顯靈,我們必須先行悔過反省。我們試問自己可曾開放心胸的與這些口中所謂的「寄生蟲」用心的溝通過??多數時間我們只是彼此大小聲企圖要迫使對方聽命。這種壓迫的方式就算在自己的家中,我們都無法讓自己的兄弟、兒女唯命是從,恐怕會引來更大的衝突,對於原先存有偏見的外人更何嘗不是如此呢??

Q:或許我們這些極端是「台灣母親」體內產生的抗體 - 細菌經由傷口侵入時所產生的毒素。受傷組織所產生的物質使受傷區域的血管擴張,液體和白血球便於通過受傷區域變為發炎和腫脹 "白血球"大批的湧入以吞噬細菌和壞的組織。當然 白血球如果過多也會殘害母親這道理我懂。

A:是啊,侵入性的治療難免有副作用,所以我們要祈求「#007F7F」台灣正神顯靈,根據自然的法則解決台灣目前的困境。

我們在此探詢,個人並沒有企圖要進行說服。因為「神」與人的關係是一種極度私密的關係,必須由個人自己去用心體會。然而藉由開放性的討論,我們可以分享經驗,讓個人在自己的親身經驗中尋得智慧。我們要維持一個完整的母親台灣,不是一個心碎的母親。

Q:我一直以為「#007F7F」是 [RGB 0,127,127]這個色塊呢??

A:對啊,「#007F7F」可以是一個色塊,或是任何符號,要點是它所代表「台灣正神」這個超凡的概念。就以台灣目前多數人所稱的所謂藍[RGB 0,0,256]、綠[RGB 0,256,0]對抗,它可以看成張顯界於現況藍、綠之間一條無形的界線,我們要突圍方可以遇見「#007F7F」正神。

Q:不是很了解為何是這兩色, 因為目前台灣還滲進了紅色,不是二三十年前單純的兩色,願詳聞!

A:你說得很對。一個民主多元的國家應該是五顏六色的。我使用「#007F7F」是一個「台灣正神」的概念。有些人可能習慣使用「母親台灣」來傳遞相同的概念。事實上任何人都無法傳遞一個完整的「XXXX」台灣正神的概念,只有透過持續的探詢方可以協助我們認識台灣正神。

末了,經過我們這番討論之後,個人忽然間感受到台灣不只存在有藍色幽魂,另外似乎也有一個綠色的幽魂。

相關連結:

台灣人,當遇到「肖」A,你應該怎麼辦??

在謊言遍地,「肖告」胡言亂語的台灣,提供一個「自衛」與「自立」以防止詐騙集團的必備工具 - 邏輯誤謬表列

原文網址:http://yourlogicalfallacyis.com/home

 

遇到說「肖」話A,最合理的應對之道是不要理會,因為一個正常的人如何能跟一個「肖」A理論,除非他自己也是個「肖」A。不如讓我們把精力保留下來探詢「#007F7F」台灣正神,祈求祂的顯靈讓我們美夢成真。

  1. 稻草人﹝strawman﹞:斷章取義,惡意解讀。
  2. 穿鑿附會﹝false cause﹞:
  3. 訴諸感性﹝appeal to emotion﹞:無論統派或是台派的慣用伎倆。
  4. 賭徒的謬思﹝gambler's fallacy﹞:以為這次翻身,就可以吃一輩子。
  5. 眾口鑠金﹝bandwagon﹞:靠人數決定真理,強詞奪理。
  6. 專家說的﹝appeal to authority﹞:楊志良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我們不知道他是那門子的專家。
  7. 挑語病﹝the fallacy fallacy﹞:這個是中國國民黨幹慣用的烏賊戰術,得理不饒人,但若自己犯過則以「依法行政」塘塞。
  8. 溜滑梯﹝slippery slope﹞:像老媽常說的:「寶寶,爬那麼高會跌倒。」中國國民黨則說:「不向老共投降,台灣會被邊緣化。」
  9. 道德審判﹝ad hominem﹞:陳水扁總統貪汙,只要跟他有關係的﹝也就是反對他馬的﹞無論是否有證據,甚至通過司法證明清白的,依然一律歸屬於「貪腐集團」。台灣人﹝反對他馬的﹞通通挺貪腐。
  10. 胡亂歸類﹝composition/division﹞:最明顯的就是「貪腐集團」/「與扁切割」的兩難。
  11. 冒牌善人﹝no true scotsman﹞:利用「王聖人」掩護「不沾鍋」。
  12. 一家都是賊﹝genetic﹞:雖然有孔、宋家族的明顯案例,歹竹出好筍亦常有所聞。
  13. 互相叫罵﹝tu quoque﹞:這是台灣人全體的通病,即使有一句台語俗諺說:「相罵沒好話」,台灣社會的動力就是這樣被消耗的。無奈的是媒體控制在他們手上,台灣人除了怨嘆,就是怨嘆。
  14. 不懂充內行﹝personal incredulity﹞:近期的充內行的金句:「人民不懂經濟」,他馬的連什麼是經濟都搞不懂。
  15. 自我特赦﹝special pleading﹞:他馬的經常使用總統的職權特赦自己。
  16. 大是大非﹝black-or-white﹞:不准談統獨,不准撕裂。堅持黃帝以下,堯、舜、禹、湯、周公、孔子一脈相傳。而所謂黃帝大戰蚩尤根本只過是個神話。
  17. 為既定的答案找理由﹝begging the question﹞:
  18. 君權神授﹝appeal to nature﹞: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到底什麼是「中國」???
  19. 預設答案的問題﹝loaded question﹞:一天有一個渾小子追問我是那一國人,我說是台灣人,這個國家目前有個不太雅的「綽號」,一個叫做中華民國的「名稱」。雖然得到他心想的答案,他自己卻依然不滿意。
  20. 由被指控者舉證﹝burden of proof﹞:這是媒體,尤其是 T 台抹黑時慣用的伎倆。
  21. 模稜兩可﹝ambiguity﹞;一國兩區「合憲」是近期的一個例子,請問「一國」是那一國??
  22. 憲政慣例﹝anecdotal﹞:老子說的算。
  23. 德州神槍手[﹝the texas sharpshooter﹞:老王賣瓜,自說自話。
  24. 堅守中道﹝middle ground﹞:當然這個「中」是「中國」國民黨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