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戒嚴時代,參加過每年國慶日彩排的世代必須告訴我們的子弟,擺脫「紅衫軍」那種「職業性的嘉年華式」抗爭。要知道,沒有一個正常人,尤其是為五斗米折腰的小市民,可以兩、三個月不用工作,專職進行抗爭。更遑論有多家電視台放棄國際要聞報導,對單一事件進行 24 小時的聯播。雖然紅衫軍可以進入金氏紀錄年鑑,台灣人若依然試圖爭取凱道為舞台,至少陷入以下的幾項迷思之中:
- 沒有十萬人不要上街頭
- 沒有凱道的路權不要抗爭
- 因為不擁有媒體,只有糾結十萬人,上凱道,才可以吸引中、外媒體的注意
- 人民的記憶無限,不會有類似劉兆玄所說的:「忍耐個兩、三天就過去」的記憶障礙。
- 人民的集會遊行要政府核准
...
如此一來,人民表達對社會不滿的聲音,就被限制在固定的地點,難以擴散。媒體配合公權力,刻意的極小化抗爭的規模,以打擊人民的信心。有心人士刻意汙名化這股不滿的民氣,利用媒體將抗議人民形塑為一群「暴民」,將社會不安的氣氛嫁禍給善良的老百姓。定點抗爭受到時間的限制,多數人民因為家庭與工作的需求必須回復日常生活,例如日前華隆女工的訴球沒有得到回應,不得已之下離開凱道之後,不但淪為笑柄,很快的也被大眾所遺忘。人民因訴求面對頑固的政治機器投訴無門,無助之餘往往轉而怪罪到抗爭活動的組織者活動不力,讓為政者得以離間抗爭者,坐收漁翁之利。
綜合上述,我們歸納出凱道嘉年華式抗爭如下的一些缺點:
- 受到固定地點的圈養,訊息難以傳播
- 時間的限制,效果難以持續
- 執政者力用人類記憶的缺陷,讓時間稀釋衝擊
- 讓人民清楚看到大規模的抗爭難以收效,打擊人民信心
- 為政者利用人民的挫折感達到分化的目的
人民面對無恥的邪惡政權,應該了解抗爭活動的特質乃是以小博大,它的效率在於持續力與普遍性。我們可以參考上世紀 60 年代,墨西哥的農工面對大型農產集團事業的剝削,三、五成群,分享自己在工作的所受的不平。以實際生活的經驗為主,彼此串聯,透過不同群組間的聚會,形成持續性的網絡,定期的更新實際狀況,讓大家了解資本家為化解抗爭使用的各式手法。結合慈善機構與宗教團體,相互聲援與扶持,讓抗爭的力量擺脫時、空的限制,維持永續的熱度,讓資本家不得不低頭,徹底的改變勞資的結構。
綜合上述,我歸納出一個九個字的諍言:
「三人成黨,天天組新黨」
讓我們每個人每天將生活上所受或所見的不平,告訴兩個新朋友,彼此分享,詢求因應的對策。每日將生活的心得與新面臨的問題,與兩位新朋友分享,藉由個人的社交網絡將這些問題散播。天天的做,日日的行,藉由同理心與敵愾心的凝聚,就可以達成「永續動員」的效果,持續的加壓,對抗人類記憶的缺陷,相信再頑強的石頭,也無法視民意為無物,終必要點頭。
為了建立一個新的、公平的、公義的社會。台灣人要走出凱道,以「三人成黨、天天組新黨」的方式,「永續動員」遭受不平對待人,爭取自己的權益,持續的為撥亂反正進行努力。只要有充足的持續力,不假時日必然可以促成重大的改革,化解這個社會的不公不義。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