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5, 2012

以「公民抗爭」取代「工人革命」建立公平、公義社會

這篇名為他們偷走我們所建立的城市 (The City We Built and They Stole) 乃是 David Harvey 一本新書 Rebel Cities: From the Right to the City to the Urban Revolution  (反叛城市:由管理城市的權力到都會革命) 的書評。作者的評論集中於該書的一個主要論調,旨在說明馬克思以工人為主體的無產階級革命的不足,思考以城市取代工廠為革命的主戰場。

該篇書評的前兩段篇幅生動的描述了目前台灣人所普遍感受到的社會氣氛,讓我讀起來深感心有戚戚焉。然而最近工作比較緊湊,短時間無法安排 Harvey 新書的詳細閱讀,先行翻譯整理該書評的前三段,希望讓大家看出一些方向,一起努力為台灣的未來尋找出路。

作者首先指出,馬克思以「工人革命」進行無產階級鬥爭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問題。其一、它排除了那些不具備「正式職務」的人,例如:從事家務工作的婦女、失業人口或殘障失能的人的權利完全的被漠視;其次、它漠視所謂「正式工作」以外的產出價直。更具體的說,它忽略了因消費,只專注於勞力異化,而致遭受剝削的人。

因為馬克思的遺漏,讓資本主義得以繼續遂行剝削。即以目前台灣為例,在社會輿論或工人的抗爭之下,資方也許被迫同意以提高工資改善生產條件,政府卻以油、電雙漲來變相剝削勞工,讓勞工實質一無所獲。另一方面,城市乃是全體居民所共同建立的,然而目前城市的資源卻由少數人所把持,所謂「都更計畫」以警備森嚴的所謂「豪宅」取代了生動活潑的巷道生活。我們可以看到雙 B 房車停在屋前或是陽台之上這種財富的展現,然而多數民眾終其一生的勞力卻只能淪為流落街頭的無殼蝸牛,讓居民的生活創意受到極度得限縮。日前台北市文林苑,與近日後龍殯葬園區的爭議,這是多數台灣人均有深切的體驗刻骨之痛。

我們不能坐視政府與它所親近的財團假「拼經濟」為名繼續剝削人民福祉。我們必須行使公民的責任,建立公平、公義的新社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