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9, 2012

經濟學家眼中的經濟

元月十四日大選落幕,有媒體說是「經濟選民」獲勝。個人愚蠢不知道甚麼是「經濟選民」,金融時報報導上周一場盛會,許多諾貝爾獎經濟學家齊聚一堂,討論世界經濟情勢。

請參考相關連結:http://blogs.ft.com/the-world/2012/01/what-future-for-economics/#ixzz1krFeiBY5


經濟學山門林立,大略的可以分成質疑自由市場經濟效率的鹽水學派 (saltwater school of economics )與以芝加哥大學為主,擁護市場經濟的的淡水學派(freshwater school)。可以想像這麼多大師級的人物齊聚一堂,肯定是彼此互別苗頭,相互不服氣的一場激烈討論會。感謝作者歸納出十點頂尖經濟學家眼中的經濟學,讓我這個門外漢得以一窺其間的奧妙,看看能不能了解甚麼是「經濟選民」:

  1. 造成目前的經濟危機的「正統經濟學 (orthodox economics )」是一個流行,不是科學。尤其是「自由市場中, 唯有最好的才可以存活下來」這項假設。
  2. 沒有單一經濟理論可以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經濟領域「百花齊鳴」沒有共識,也無法有共識,甚至連經濟學「欽定」領域都難以論定。研究工具上有行為經濟學、精神經濟學與電腦運算為基礎的經濟模型。標地物的部分則有涵蓋貧富不均、幸福經濟、政府的角色、文化與權力因素的影響等研究。
  3. 如何制定一個沒有爭議的經濟學基本教材?在諸多的爭議中,眾人所同意的是一個跨領域的合作。所以經濟學是一個發展中的學門。
  4. 人類不是邏輯運算機器,他們對使用的方法與面對問題態度的選擇受環境,而不是根據理性判斷。
  5. 時間無法退帶,因此無法驗證均衡經濟的特性。更明白的說,以無法以物理學的方式研究經濟學,找出個別因數的影響與相互關係 (譯註:經濟學無法進行類似物理學的實驗,重複驗證結果)。
  6. 人類的生活不能套用運算公式。認知有無法迴避的災禍存在的現實比試圖精算風險有意義。這個由凱恩斯所提的基礎經濟學理論,在科技發達的「新古典分析模式(neoclassical synthesis)」理論下卻全然不受尊重。
  7. 根據人性所建立的的世界中,輕忽人性的經濟學無法用以研究複雜的人類活動。
  8. 經濟理論僅用以說明一些已知的特定現象,若使用既成的理論訂定經濟政策則涉嫌胡亂套用公式,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根據經濟學理論制定的政策無法保證結果。
  9. 經濟學家雖然總是出錯,他們卻依然以「專業」說服不具經濟專業的人,經濟問題比眾人想像中的來得簡單。
  10. 反對過度簡化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的風險是讓政府決策不得不選擇風險更高、更幼稚的國家主義經濟。

看完這些經濟大師的說法,我們還是要問台灣真有「經濟選民」嗎??最多只有看著財團數鈔票做白日夢的選民,試想得手之後他們會分糖給「動物們」吃嗎??我們只能給予他們祝福。

個人看了這篇文章最深的體會是第六項的歸納,那就是認知災禍是無法避免了,台灣人只有承擔,讓我們以探詢「台灣共識」有效的「拼經濟」

Monday, January 16, 2012

現在決定未來

諾貝爾文學大師 Derek Walcott 專訪所得的啟示

原文連結:http://users.unimi.it/caribana/OnOmeros.html

西印度群島是歐洲帝國主義在新大陸殖民的前哨站,也是非洲奴隸的轉運站,它的人種複雜,有西歐人、當地土著、甚至賣身為奴的中國人。居民之間有各式的衝突,留下無數歷史的傷痛, 相較於台灣的現況,相信「悲慘的狀況」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訪問的內容主要關於 Walcott 的一部詩歌體的小說 Omeros,探討的主題是漂泊與尋根。

雖然 Watcott 申稱他不懂希臘文,也沒有研究希臘古典文學,但是小說的名稱 Omeros 其實就是希臘史詩作者荷馬的希臘文姓名,而小說中的人物名稱如阿基里斯 (Achilles) 、海倫 (Helen) 等都是直接取材自伊利亞德。作者所要傳述的是一個價值,漂泊事件發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荷馬史詩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作,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的阿基里斯、奧德賽與海倫。我們對於英雄的憧憬讓我們忽略了它所傳承生命的意義。

遠古的 Ithaca 也許是海邊的一個漁村,沒有人可以確定奧德賽的宮殿是何等的富麗堂皇,應該也不過是村裡的一座「豪宅」。他漂流 20 年的歲月裡的境遇跟小說中的非洲奴工有許多類似之處,幾經波折他回到最終的歸宿的結局也相同。上周的選舉結果,讓有些台灣人歡欣鼓舞,也有些人徬徨無助,其實這也不過是台灣「漂泊歲月」中的一幕。假如你覺得很開心,千萬不要錯誤解讀選票的意義,倘若你感到若有所失,那可以想想那數十億生活在集權統治下人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還真是一種恩賜。即使選舉結束,台灣的命題依然是「現在決定未來」。

綜合整理訪談中的一段文字分享:

在新 (現今) 的世界裡,懷舊,無論是針對過去的榮耀或是悲情,都是虛耗生命的。

懷舊也許是面對無奈,想要維護虛無的尊嚴。然而無論過去是何等的榮光或是如何的淒涼,它與現在都沒有關聯。我們可以過去的榮光為典範,但是也要傾全力擺脫過去的枷鎖。人們可以真正掌握的只有以「現在決定未來」。當你對現狀不滿,就要思索改變;另一方面,即使死命的抗拒改變也無法保證擁有未來。

台灣的未來不是套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加以預測,它也不是可以跟過去全然的脫鉤。若你認為未來沒有希望,只是因為你自行放棄希望。

Friday, January 6, 2012

探詢「台灣共識」的實例 (2) - 找出「喜歡」與「不喜歡」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的理由

對於「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的綽號)」這樣的說法,台灣人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爭端。個人於是嘗試進行一個共識的探詢,希望藉此找出這個名稱讓人「喜歡」或是「不喜歡」的理由,然後大家發揮智慧經由改善它讓人「不喜歡」的理由,或是強化它讓人「喜歡」的理由,遵循一個民主的機制來化解爭議。

「中華民國」到底只是一個名稱,多數人若「喜歡」就沿用,若是「不喜歡」就換一個名稱,根本沒有爭吵的價值。在管理學的應用上,當有識別不清的疑慮時,更名或是建置一個新的識別是強化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方法。期待進行這個問題的探詢,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內耗,促進社會的和諧,並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既然稱為探詢,基本上我們只是做歸類,尋找「喜歡」與「不喜歡」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的理由,沒有對或是錯的分別。目前階段先提供理由,而不急著提強化與改善的建議,只消一段時間的探詢,現象的輪廓自然逐漸浮現,我們再來討論強化與改善的方向。目前收集所得有以下的資料:

A. 「喜歡」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的理由:

  1. 「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經長期使用已經習慣
  2. 中華民國有一百多個免簽國


B. 「不喜歡」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的理由:

  1. 「中華民國」這個名稱被中國國民黨產化。很多人根本分辨不清楚國徽與中國國民黨黨徽的差異。
  2. 「中華民國」這個名稱只能做內銷用,出了台灣根本不管用。事實上只淪為特定政黨使用的選舉奧步
  3. 「中華民國」的法令竟然連總統具有他國國籍或居留權都無法管理,致使它的相關法律的公信力遭到質疑,讓人難以尊敬。
  4. 「中華民國」這個相同的名稱也用於指稱,一個目前不存在於世界上,包括唐努烏梁海與蒙古共合國在內在內,涉及多國主權爭議的夢想國度,它容易產生混淆必須加以釐清。
  5.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名稱,無論中英文都容易造成混淆,有損台灣形象。
  6. 接受「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無端要接受中國民黨的歷史框架與該黨流亡政府的包袱,這個完全部不符合台灣的現況。
  7. 「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的使用,主張者無法提出充分讓人喜歡的理由,只能勾結強鄰恫嚇強迫台灣人民接受。
  8. 「中華民國」被有心人士操弄,成為撕裂族群的「統、獨意識形態」爭議的工具。

      目前的結果,明顯的「喜歡」中華民國這個「名稱」的理由氣勢較弱,期待「喜歡」的人可以多多吸引讓他人「喜歡」的理由,讓更多人支持他的選項。反之,相信也有更多「不喜歡」這個「名稱」的理由,請繼續分享,讓大家一起想辦法改善。

      成熟的民主社會就是要包容多元的論述,我們藉由類似的方法進行「台灣共識」的探詢,讓不同的聲音充分的被聽到,來找出問題的核心。不要跟小孩子鬧情緒一樣,說不出理由,在劣質的媒體興風作浪之下,就開始吹鬍子瞪眼睛的互吐口水了。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選舉之後 - 人民的權力 (Beyond Elections: People Power)

      分享閱讀心得如下:
      原文網址: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2/01/03/beyond-elections-people-power/?nl=todaysheadlines&emc=thab1

      昨天愛荷華州共和黨初選揭開了美國總統大選的序幕,今天紐約時報出現的這篇評論。距離台灣 2012  總統大選開票結束前 10 天,在此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做好自己的決定,我們無須再為選舉的結果感到憂慮,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小豬的精神 (power of the powerless) ,讓它在選後可以持續下去,台灣人才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日前我們討論當代民主社會,多數人民誤以為自己在投票之後即可充分授權選出的政治人物,就什麼事都不用再管,那是「民主已死」的主因。

      事實上,選舉之後人民的意志更要集結,向政治人物施壓,才能真正的振興台灣的民主。文中特別強調,即使先進的歐美民主社會,政治人物都受到財團的綁架。假如人民選擇靜默,他的權力就會受到寡頭政治的剝奪。過去的三年多,相信一般的台灣人民對於這樣的感覺並不陌生。

      繼郭台銘之後,長榮集團的總裁張榮發昨天也召開記者會,恫嚇台灣人民假如不接受「九二共識」台灣的經濟會很慘。相信他的說法應該是站在個人企業的觀點在看待這件事。我等升斗小民,過著「日出而做,日暮而息」生活,個人所知很多人依然很懷念那一段沒有中國的日子呢。

      面對與財團掛勾的寡頭統治政府,人民應該如何因應??該文的作者提出兩個要點很值得台灣人參考:

      1. 致力於個人與個人可影響周邊環境的改變。
      2. 與出身相同的人結合對抗不公、不義的公權力。

      感謝上天在這次大選給中給台灣人「小豬運動」的啟示,台灣人憑著自己的良心做事,做一個「盡責的公民」。試問我們有那一點比不上郭台銘或是張榮發之流,他們為滿足一己之私必須向保守勢力低頭,為虎作倀企圖壓制人民的意志。台灣人的未來不能受這些四處為家有奶就是娘的企業主主宰,台灣的未來必須靠台灣人攜手同心一磚一瓦的、堅實的建立起來。

      末了,分享羅伯甘迺迪的一段話,不論選舉結果,讓我們繼續堅持「小豬精神」:

      quote

      Each time a man stands up for an ideal, or acts to improve the lot of others, or strikes out against injustice, he sends forth a tiny ripple of hope, and those ripples build a current which can sweep down the mightiest walls of oppression and resistance.

      每當有人為一個理想站出來,或是努力的改變現狀,或是挑戰不公平,他就送出一個傳遞希望的小波瀾,而這無數的波瀾匯流成巨大的浪潮,它可以推倒暴政最堅固的城堡。

      un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