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相關連結:http://blogs.ft.com/the-world/2012/01/what-future-for-economics/#ixzz1krFeiBY5
經濟學山門林立,大略的可以分成質疑自由市場經濟效率的鹽水學派 (saltwater school of economics )與以芝加哥大學為主,擁護市場經濟的的淡水學派(freshwater school)。可以想像這麼多大師級的人物齊聚一堂,肯定是彼此互別苗頭,相互不服氣的一場激烈討論會。感謝作者歸納出十點頂尖經濟學家眼中的經濟學,讓我這個門外漢得以一窺其間的奧妙,看看能不能了解甚麼是「經濟選民」:
- 造成目前的經濟危機的「正統經濟學 (orthodox economics )」是一個流行,不是科學。尤其是「自由市場中, 唯有最好的才可以存活下來」這項假設。
- 沒有單一經濟理論可以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經濟領域「百花齊鳴」沒有共識,也無法有共識,甚至連經濟學「欽定」領域都難以論定。研究工具上有行為經濟學、精神經濟學與電腦運算為基礎的經濟模型。標地物的部分則有涵蓋貧富不均、幸福經濟、政府的角色、文化與權力因素的影響等研究。
- 如何制定一個沒有爭議的經濟學基本教材?在諸多的爭議中,眾人所同意的是一個跨領域的合作。所以經濟學是一個發展中的學門。
- 人類不是邏輯運算機器,他們對使用的方法與面對問題態度的選擇受環境,而不是根據理性判斷。
- 時間無法退帶,因此無法驗證均衡經濟的特性。更明白的說,以無法以物理學的方式研究經濟學,找出個別因數的影響與相互關係 (譯註:經濟學無法進行類似物理學的實驗,重複驗證結果)。
- 人類的生活不能套用運算公式。認知有無法迴避的災禍存在的現實比試圖精算風險有意義。這個由凱恩斯所提的基礎經濟學理論,在科技發達的「新古典分析模式(neoclassical synthesis)」理論下卻全然不受尊重。
- 根據人性所建立的的世界中,輕忽人性的經濟學無法用以研究複雜的人類活動。
- 經濟理論僅用以說明一些已知的特定現象,若使用既成的理論訂定經濟政策則涉嫌胡亂套用公式,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根據經濟學理論制定的政策無法保證結果。
- 經濟學家雖然總是出錯,他們卻依然以「專業」說服不具經濟專業的人,經濟問題比眾人想像中的來得簡單。
- 反對過度簡化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的風險是讓政府決策不得不選擇風險更高、更幼稚的國家主義經濟。
看完這些經濟大師的說法,我們還是要問台灣真有「經濟選民」嗎??最多只有看著財團數鈔票做白日夢的選民,試想得手之後他們會分糖給「動物們」吃嗎??我們只能給予他們祝福。
個人看了這篇文章最深的體會是第六項的歸納,那就是認知災禍是無法避免了,台灣人只有承擔,讓我們以探詢「台灣共識」有效的「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