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它馬的」困惑基本上可以分兩個層次來探討,在淺層裡它顯示「它馬的」對於經濟問題的認知相當的膚淺,認為經濟的好壞可以由一、兩個總體經濟指數來描述。勉強湊個數字,就想蒙騙過關;若進入更深層的思維,則是因為它與大部分的台灣人生活在不同的空間裡,看得到的只是個人生活世界的「特例 (particular)」,而不了解台灣社會的「通則 (universal)」。
經濟問題錯綜複雜,財務的利得感覺上攸關生計,在一個均富的社會裡,相當程度上它可以做為一個有效的衡量指標。然而在一個階級流動停滯,貧富懸殊的社會裡,總體經濟指標所呈現的卻是一個偏頗的表象,它與現實有著相當的落差 (它以 1 % 試圖描述 99 %)。
在現況中,經濟問題的解決必須進入深層介面,而探詢「台灣共識」正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制。台灣人在生活上感覺到不足,冀求改善而做成「希望清單」。然而因為資源的侷限,我們不能期望所有問題可以在一夕之間改觀,因此台灣人可以彼此分享希望清單,透過對話了解問題的本質以排定優先次序,然後群策群力逐步實踐以改善台灣整體的生活。
除了先前所提供探詢「台灣共識」四部曲 - 我的希望清單,今天提供尤恩、隆柏格一段演講的影片 (附有漢文字幕) ,它也說明如何透過探詢來制定解決經濟問題的優先次序,唯有如此才可以對症下藥與真實的人生產生必要的連結。
台灣人,不要再相信無能的政治人物的信口雌黃所開的空頭支票了,讓我們分享「希望清單」,有效的來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