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6, 2011

以探詢「台灣共識」有效的「拼經濟」

今天蘋果日報的頭條:《時代》評馬 經濟亮眼卻苦戰,個人沒有閱讀時代雜誌的報導內容,不理解為何一家國際知名的媒體會下這麼膚淺的評語。猜想時代雜誌應該只是轉述「它馬的」個人的說法,「它馬的」肯定在專訪中再度抱怨自己「好心沒好報」,責怪台灣人怎麼如此的 cynical ,全然不知感恩。

個人認為「它馬的」困惑基本上可以分兩個層次來探討,在淺層裡它顯示「它馬的」對於經濟問題的認知相當的膚淺,認為經濟的好壞可以由一、兩個總體經濟指數來描述。勉強湊個數字,就想蒙騙過關;若進入更深層的思維,則是因為它與大部分的台灣人生活在不同的空間裡,看得到的只是個人生活世界的「特例 (particular)」,而不了解台灣社會的「通則 (universal)」。

經濟問題錯綜複雜,財務的利得感覺上攸關生計,在一個均富的社會裡,相當程度上它可以做為一個有效的衡量指標。然而在一個階級流動停滯,貧富懸殊的社會裡,總體經濟指標所呈現的卻是一個偏頗的表象,它與現實有著相當的落差 (它以 1 % 試圖描述 99 %)。

在現況中,經濟問題的解決必須進入深層介面,而探詢「台灣共識」正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制。台灣人在生活上感覺到不足,冀求改善而做成「希望清單」。然而因為資源的侷限,我們不能期望所有問題可以在一夕之間改觀,因此台灣人可以彼此分享希望清單,透過對話了解問題的本質以排定優先次序,然後群策群力逐步實踐以改善台灣整體的生活。

除了先前所提供探詢「台灣共識」四部曲 - 我的希望清單,今天提供尤恩、隆柏格一段演講的影片  (附有漢文字幕) ,它也說明如何透過探詢來制定解決經濟問題的優先次序,唯有如此才可以對症下藥與真實的人生產生必要的連結。

台灣人,不要再相信無能的政治人物的信口雌黃所開的空頭支票了,讓我們分享「希望清單」,有效的來拼經濟。


Saturday, November 19, 2011

以「台灣共識」捍衛民主自由 - (2) 什麼是自由??

日前我們討論什麼是民主,今天我們談一談什麼是自由?

通常官方對於自由的標準說法:「自由以不妨礙他人的自由為原則」,使用這樣的詮釋就產生了種種的「規範」來限制人民的自由。

以台灣為例,我們看到「核可制」的集會集遊法,它限制人民集會遊行的自由。更可笑的是,完全沒有民意基礎,行政機關轄下由 10 人組成,功能在審查公投案是否形式完備的公投審議委員,竟然可以喧賓奪主,實質的否決掉由十萬人聯署的公投案。我們不禁要問,台灣人你真有自由嗎??

台灣人要真自由,絕對不能接受這些假藉「社會成本」之名行限縮人民自由之實的做法。相較於百億花博與兩億多的 (惡) 夢想家這些空泛的、純粹燒錢的施政,我們若能以公投解決爭議性的議題,非但不會產生社會成本,反而可以讓人民經由充分表達「自由意識」,消弭不必要的爭端與內耗。

公投具有絕對正面性的價值,它是深化民主的投資,不是成本。

綜合上述,讓我們為「什麼是自由??」做出以下簡單的說明:

自由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它是一個追求改變的過程。我們不要故步自封,不要輕易向現實低頭。過程中藉由發掘問題,了解問題,然後逐步的改善問題。自由讓我們掙脫所有意圖要加諸在我們身上有形的、無形的「軛 (枷鎖) 」。簡單的說,自由就是追求改變。我們發掘生活的問題,尋求改善與解決問題以獲得自由。

以「現在決定未來」的「台灣共識」,讓台灣人各自提出「希望清單」,藉由「三人成黨、天天組新黨」分享彼此的希望清單,排定共識的優先次序,逐一落實,共創美好的未來。

台灣人,讓我們探詢「台灣共識」,捍衛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我們要一個不一樣的台灣。

相關連結:

以「台灣共識」捍衛民主自由 - (1) 什麼是民主??

Saturday, November 12, 2011

以「台灣共識」捍衛民主自由 - (1) 什麼是民主??

第一步讓我們先討論一下,民主是什麼??

以台灣為例,目前我們定期的舉辦選舉。它就跟吃拜拜一樣熱熱鬧鬧的,大家群情激昂,甚至有人鼓吹「含淚、含血與含恨」的血淚交加的投票。然而選舉之後,原本可憑藉一張選票發揮「自由意志」予取予求的人民,開始接受自己所選出來的政治人物「領導 (或稱管理) 」,失去選擇,生活處處受到限縮,連要求基本的「國民待遇 (民權) 」都要看「自己」用選票所選出來政治人物的臉色。心中即使有再大的不滿,除了跪地陳情也只有默默的吞下去。最多最多,只有千方百計的「扣 in」所謂政論性節目吐槽一下,藉著口沫橫飛的所謂名嘴來取得精神的慰藉。

民主假如真就是這麼的無奈,豈不是很可笑嗎??

難道民主就是人民發揮「自由意志」選擇他人來限制自己的「自由意志」;民主政治就是因為人民沒有自信,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花錢找一個「天王老子 (或稱救世主) 」來管理自己嗎??

這個迷思造成了民主制度的重大問題。

其實,真正的民主政治應該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政治人物只是公僕。人民是有意志能力的主體 (subject) ,政治人物則只是代理人 (agent),人民透過選舉選擇政治人物代理人民實踐「人民意識」。選舉是人民「自由意識」的展現,理想的民主制度應該要能夠「天天選舉,日日選舉」讓人民遂行集體的「自由意識」,遇有不適任的政治人物,就可以隨時請他下台回家吃老米飯。然而因為選舉的成本過高無天天辦理,只得賦予政治人物任期。政治人物因為受到任期的保護,卻耍機巧在選舉期間亂開支票騙取選票,選上之後就忘了誰是老大,大肆擴權胡作非為,讓人民苦不堪言,甚至投訴無門。

探詢「台灣共識」提供了一個強化台灣民主的機制。台灣人可以「天天的、日日的」提出自己的希望清單,並且與其他的台灣人分享個人的希望清單,找出全體「優先」的希望清單 (「台灣共識」) ,讓政治人物選擇究竟要戮力的遵循台灣人的「自由意志」或是捲舖蓋走人,一分鐘都不要拖延。

為了捍衛台灣的民主,讓我們「天天的、日日的」探詢「台灣共識」

相關聯結:

以「台灣共識」捍衛民主自由 - (2) 什麼是自由??

Saturday, November 5, 2011

「台灣共識」才是真正的第三勢力

多數的台灣人對於目前台灣的政治環境與日益惡化的貧富不均狀況感到無奈,對於兩大政黨的候選人也都不全然滿意,我們殷切的希望尋求替代。只是目前檯面上不論“少爺”、“小姐”,或是已經被時代淘汰卻依然意圖不軌的“老管家” ,雖然名稱不同,除非有一個真正願意改變現狀的第三勢力的驅策與指引,他們都無法跳脫現有的體系。如此說來,到底台灣的未來在那裡呢?

閱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經濟學家 Stiglitz 的一篇文章讓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他藉由觀察突尼西亞、西班牙、埃及等地的茉莉花革命,乃至於新近的占領華爾街 (OWS) 運動,發現這些遍佈於世界各地的「革命」均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 We are the 99%  (我們是沉默的多數)。以下的文字他歸納的一個重要的結論:

quote

...  electoral process will not set things right – at least not without strong pressure from the street ...
除非有來自人民強大的力量,選舉所產生的制度無法具備其應有的功能

unquote

現有體制,因為絕大多數人民 (99%) 的冷漠,讓社會資源與財富集中於另外的 1% (財團)的手中。讓他們藉由利益關說,影響政府施政,用以保護,並進一步累積他們的財富,使社會的不均日益惡化。這種由少數人以金錢財富所構築的政府,它的施政完全由少數人 (1% ) 的意志決定,忽視其他多數的意志,無法具備一個政府所應有的功能,它不會是一個好的政府。

根據  Stiglitz  的結論所得到的啟示,我們可以確定台灣不管是由“少爺”、“小姐”或“老管家”執政,若台灣人要有不一樣的未來,必須藉由探詢「台灣共識」  讓沉默的多數的希望被聽到,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來引領台灣人前進,以建立一個公平均富的新社會。

這個「台灣共識」才是真正的第三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