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11

學一句英文,並上一堂民主課

禮拜天開了電子郵箱瀏覽信件,紐約時報傳來一篇文 章,標題為"Essay; The Coming Together",字面上這個標題平淡無奇沒有吸引我,吸引我的是作者 William Safire,一位已經過世的專欄作家。因為當天有工作要做,我就剪了下來貼到我的文字檔。整理好郵件開始當天預定的工作。

星 期一早上,交了作業。心情沉澱下來想說看看昨天的剪報,一時還忘了存到那裡去,還好那個檔案我以“0000.doc"的擋名存了起來。Safire 是尼克森的撰稿人,生前在紐約時報有一個 On Language 的專欄,經常討論一些文字的有趣用法讓我很懷念。開宗明義的一句話: Nothing concedes like concession. 就讓我陷入長考,Sa"FIRE" 一把火燒過來不知道要賣什麼膏藥。翻了字典名詞語動詞意義相同,加一個 nothing 似乎有了比較的意味,“沒有比讓步更卑微的襟懷”,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搞定了通關密語就開始讀正文,這是一篇很短的評論, 卻攸關著民主政治的運作。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計票到最後一分鐘分不出高下,大概是布希贏了 popular vote,在佛州有選舉人票的爭議,高爾提出驗票。你知道嗎佛州的州長是當選人布希的親弟弟,還好這是美國,若是台灣我猜測已經發生「南北戰爭」了。驗票 沒有結果,怎麼辦?由大法官會議判決因超過驗票時限,停止驗票。看扁案的憲法官司就知道,我敢保證台灣的大法官不敢這樣判。於是布希當選了。最令人玩味的 是佛州﹝布希老弟當政的一州﹞法院將驗票期限由原來法令規定的四個星期縮短為兩個星期。

這個故事讓我看出一身冷汗,阿扁的兩顆子彈連、宋亂了幾個月,假如美國這場選舉爭議發生在台灣,豈不是死人,而且災情搞不好比 921 大地震還嚴重。天佑台灣。

回過頭看一個句子,強調高爾沒有跟對手惡言相向,他說:

''I accept the finality of this outcome. . . . I offer my concession,'' he said gently, not flinching from the painful word. ''This belatedly broken impasse can point us all to a new common ground.''

他接受選舉結果,承認敗選,希望打開僵局,大家形成新共識。

中間還提到副總統高爾身兼參院主席,在參眾聯席會會上宣布布希當選,依規定要逐州唱票,攝影機的焦點集中在唱到佛爭票數時,高爾眼神的近照特寫。

我終於了解 Safire 這句 Nothing concedes like concession 的意思,那就是「認輸就是要真正的認輸﹝認輸到底,沒有操作空間了﹞」。學了一句英文,也上了一堂民主課。

回過來我想到台灣剛結束的五都選舉,經過中國國民黨的操弄,民進黨的席次不如預期。蔡英文接受選舉結果,被藍營的政客與媒體名嘴譏笑為懦弱,許多選民對於民進黨的做法也是加以口誅筆伐。不管你屬於哪一個陣營,請還給蔡英文主席一個公道。

做錯事的是執政黨的治安與媒體管理機構,受委屈得是民進黨,怎麼唉罵的是民進黨?這是甚麼天理?

讓我們一起為蔡英文主席的民主風範表現拍拍手,希望台灣跟著進步,類似連、宋之亂危害社會安定的事情不要再發生。民進黨的委屈,明年立委選舉與2012總統大選,人民幫他們討回公道。

相關連結:
http://select.nytimes.com/gst/abstract.html?res=FB0810FA355B0C778DDDAB0994D8404482&scp=10&sq=safire+%22coming+together%22&st=cse&nl=todaysheadlines&emc=ab1

Thursday, April 28, 2011

由聖經的觀點談台灣的中國政策


蔡英文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論述,藍色媒體斥為空洞。

個人引用聖經馬可福音十五章 2 節經文: 「彼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耶穌基督以「你說的是」這四個字說明了一切。其後耶穌基督面對祭司長多方的指控均不做答,以致讓彼拉多都覺得希奇。

耶穌基督已經清楚的表明:「我是猶太人的王」,與其繼續多費唇舌,耶穌基督選擇實踐,以他的寶血為世人提供救贖。

部份國人會質疑,中國會同意「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嗎?

假如中國忽視台灣與中國的不同現實,不願意「和」,只是一昧的想要併吞台灣,那麼也就多言無益。台灣與世界的主要國家均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沒有中國,台灣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台灣的中國政策就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由民進黨初選論「和而不同」與「和而求同」

民進黨初選落幕,蔡英文以極些微的差距勝出。兩個小時不到,勝利者謙卑的向對手致敬,失利者也坦然面對,並傳送祝福。表面上看來蔡、蘇兩人一團和氣,果真他們前嫌盡棄了嗎?

當然不是。但是藉此讓我們看到一個「和而不同」的清楚事例。

兩個抓對廝殺的對手,在兩個鐘頭不到內變得行禮如儀,乃是因為存在有一個更高的價值的驅策,那就是團結的選民要求「和」的力量。讓他們即使「不同」,也只有「和」了。

相同的道理,選民未來要讓這些人「和而求同」以獲取最後的勝利,絕不是七嘴八舌的指定副手,而是要團結一致根據一個建立「安和樂利」台灣的高層次價值來鞭策候選人。

附帶說明,台灣與中國若要在「不同」中求同,所憑藉的決不是經濟利益的馬斯洛底層的需求,而是追求民主與尊嚴普世的價值。

讓我們與世界愛好和平的人一起來「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Saturday, April 2, 2011

認識「母親台灣」

自從民主化以來,台灣民智大開,不同於戒嚴時代威權體制下的一家之言,進入一個百花爭鳴的社會,這本來是一個進步的現象。

但是近 20 年來,台灣人普遍感到焦慮。因為脫離了奴隸的桎梏,一時間卻不知道「家」在何處。這個認同上的錯亂,讓原本水乳交融和樂的社會氣氛,因為溝通不良而產生相當的爭議。可恨的是為政的人為了本身的利益,未能思考台灣永續經營的必要,反而為了鞏固權利,刻意製造的對立,分化這個社會。

個人回想過去的生活﹝沒有中國的日子﹞,思索台灣未來的出路,認定所有台灣住民必須著手建立一個,# 007F7F - 台灣的生活世界

最近偶然接觸到已故美國女性作家 Gloria Anzaldua 的作品 Borderlands/La Frontera - The New Mestiza 得到了深層的領悟,似乎也幫助我了解的台灣的困境何在。

Anzaldua 為墨裔美人,她的成長經驗與當代的台灣人有類似的背景。因為多重文化的薰陶,讓她產生認同的錯亂。長輩遺言希望可以葬在先逝伴侶的身邊,但是原有家族墓園的土地已經被白種人侵佔了,圍上了鐵絲網並且貼上告示,凡入侵者必遭槍擊。

對於 Anzaldue 的遭遇,目前的台灣人,無論你的認同是「屏東楓港」或是「化獨漸統」必然有切身的感受。經過一生的掙扎, Anzaldue 終於走出歷史的陰影,找到個人的認同。我將她的理路理解之後歸納應用於台灣的現況,相信有助於台灣人找到真正的認同。

許多人稱台灣為母親,因為台灣生我養我,化育我們。然而「母親台灣 」卻是一個令人混淆的名詞,她具有三種面相﹝我使用 Anzaldue 的用詞﹞:

  • 貞潔的「母親台灣﹝終戰前的台灣﹞ - 目前所謂的台派多數有這樣的認同。
  • 被強暴的「母親台灣﹝戰後的台灣﹞- 這比較傾向所謂藍軍的認同。
  • 找不到兒女的「母親台灣」 - 這是現況的台灣。

台灣人若能認清目前無論藍、綠通通是「不認親娘的的不孝子」,我們是不是應該停止爭吵,一起來認識這個慈愛的,卻找不到兒女的「母親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