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讀台北市一所知名的私立中、小學,開始接觸一個新的族群。起初因為慣用母語,部分普通話走音,成為同學取笑的對象,覺得委屈,為此還打了幾次架。還好這個適應期不長,很快的同學間就水乳交融,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也一起吊馬子。雖然偶而聽到父執輩對外省族群有些批評,同學相處卻感覺不到族群的隔閡,幼小心靈存著一絲不解的疑惑。
同學雖然都是台灣出生,卻有不同的「籍貫」。到同學家玩,會聽到一些不容易聽懂的口音,遇到的卻都是慈祥的長輩。在同學家也讓我們享受到不同口味的菜餚,至今還是回味無窮。
高中、大學,即使大家就讀不同的學校,也經常保持密切的連繫。後來有機會出國求學,九年同窗之誼,依然是身為異鄉客的重要精神支柱。我們彼此交換心得,彼此打氣,彼此傾訴以紓解壓力。
這是美好的往日。一個沒有「中國」的日子。
那個日子裡舉「﹝台灣﹞國」高唱「反共抗俄」的口號,中國就是敵國,我們誓言與「漢賊不兩立」。大家只有槍口向外,被懷疑與中國有交往,忠誠檔案都會有紀錄。當兵的時候,輔導長還關切過我的紀錄,只是因為在那十多年前,家父曾在日本一場商業聚會席中不經意的接觸一位親中人士。那段日子裡,只要沒有中國,就不會有事。
成長的日子裡,台灣退出聯合國,與美、日等重要國家斷交,面對一切的挫折,我們被要求效忠中華民國,以對抗中國。那段日子裡台灣的經濟突飛猛進,頂好商圈旁的水溝蓋了起來成為忠孝東路,當時重要的地標愛群大廈很快的就掩埋在新建物之中。我的零用錢也由每天十元成長到一百元。沒有中國,那是一段美好的日子。
曾有朋友的舅舅旅居美國,到中國探親,回程也來探望台灣的親友。我受邀參加飯局,飯後他分享返鄉的經歷,他說有滿山滿谷的人排隊來拿錢,末了除了自己親生的姊姊跟他說了聲謝謝以外,他沒有感受到故鄉那種家的的溫情。幾十年過去了,同學舅舅當時落寞的眼神,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隨著台灣的民主發展,長大的我們也可以投票了,我發現同學間的投票傾向有差異。但是民主社會,每個人有獨立行使投票的權力,為了台灣好,我們做出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雖然投票給不同的人選,沒有中國,我們還是好朋友。
一直到所謂的「大國崛起」,台灣與中國的流通一時昌旺起來,中國依然是以一千多顆飛彈對準台灣的敵國。不知何故與中國統一卻變成熱門話題,而對敵國有疑慮,或質疑台灣如何與中國對等來往,或憂心台灣的安全話題卻成了朋友間的禁忌。朋友不再無所不談,幾十年的友誼,只因為可以公開談論中國這個敵國就疏遠了。多了中國,日子變了,好日子不見了。
中國無論在軍事上、經濟上、國際上處處打壓台灣。中國也讓幾十年的老同學疏遠了,告訴我沒有中國真的活不下去嗎?真是懷念沒有中國的美好日子。
中國無論在軍事上、經濟上、國際上處處打壓台灣。中國也讓幾十年的老同學疏遠了,告訴我沒有中國真的活不下去嗎?真是懷念沒有中國的美好日子。